很多姑娘看完《芈月传》,都迷恋上了黄歇。
翩翩君子,温柔痴情。琴心剑魄,侠肝义胆。
为芈月无怨无悔,只求她平安喜乐,为楚国殚精竭虑,以一己之身力挽狂澜。
所谓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不过如此。
即使生活中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良人,在心里憧憬向往一下也是极好的。
而狂热一点的,不仅爱上了黄歇,顺便也爱上了扮演者黄轩,邻家的高中妹妹就每晚抱着他的照片睡觉,冒着被罚的风险翘课去接偶像。
她说她不是去接黄轩,是去接黄歇,而黄轩明明就是黄歇,那个她理想中的完美恋人形象。
电视剧的魅力在于编剧对于角色的定位与刻画,总是可以轻易的拨动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
比如黄歇的出现就深深的激发起年轻姑娘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之情,对我爱的人是那个胸怀大志的少年的崇拜之情。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恰恰容易成为影视作品的不足之处,为了强化打动人心的角色形象,只能对这个角色的一部分进行反复演绎,从而难以呈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比如说历史上的黄歇,战国四公子中唯一没有皇室血统的春申君黄歇,为楚相二十余年却身首异处不得善终的黄歇。
真正读完他的一生,姑娘们就会明白陌上花开、草长莺飞的温润美好,不过是人们为沉重的史笔添加上的一抹温情。
黄歇博文善辩,他成功力谏秦昭王对楚国止兵,陪同楚国太子在秦为质多年,多方经营周旋,冒死掩护太子回楚国继位,带兵援赵灭鲁,在诸国中声名赫赫。
然而掌握了楚国大权之后,事情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改变。
黄歇的生活渐渐变得奢侈浮华。
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想要炫富,于是在头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装饰着珍珠宝玉的剑鞘,前去拜见春申君黄歇,而黄歇上等门客的鞋子,竟然都是用宝珠做的,平原君的使者大惭而去。
如果黄歇此举只是礼贤下士,为国家吸纳人才,倒也无可厚非,可事实并非如此。
他的门下有一个人叫苟况,担任兰陵令,因为治理兰陵很有功绩,得到当地士人的敬仰,甚至连考烈王都十分赞许他的能力。
另一位门客李园了解黄歇的为人,借机对黄歇说:“现在,荀子在楚国的名望越来越高,我认为这对您的地位很不利。”黄歇就派人婉言辞退了荀况。
此时的黄歇,满心都是自己的地位权势,国家大义早已经置之脑后。
更有甚者,门客李园将妹妹李环献给春申君黄歇,黄歇很宠爱她,李环怀有身孕后,李园对他说:楚王一直没有儿子,如果楚王去世,您的地位必然不保,不如让我把怀孕的妹妹献给楚王,这样您的孩子就能顺理成章继位为楚王,您的地位将无人可以动摇。
春申君果然毫不犹豫地将李环献给楚王,李环果然生下儿子,楚王立之为太子,开始重用李园。
此后黄歇便沉浸在权利永固的迷梦之中,然而楚王去世后,李园假借楚王之名传黄歇进宫,却在宫门口设下埋伏,黄歇被乱刀砍死,家属亦被全部诛杀。
笔者并非想用史事来打破女孩们对青春对爱情的幻想与渴望,只是穿过时间与历史的尘埃,我们应该学会在迷恋中保持一份清醒,在热情中保留一份理智,在享受电视节目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之时,保有对现实生活的完整的认知。
首先,人物的扮演者和人物本身并不是一回事,有些女明星,扮演着洁身自好的纯情少女,生活中却是糜烂不堪,而屏幕上温柔体贴的绅士,生活中却有可能变身为不负责任的家暴男。
其次,很多电视里的角色往往只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心理而设计的,女性们希望男人多金又专情,屏幕上的男主便统统的才华横溢并且地老天荒只爱一人。
女性希望即使自己平平凡凡,也能得到王子的青睐,于是灰姑娘总是能遇见拯救自己的王子,并且无条件的被爱护,而且男一男二乃至男三男四统统都只爱灰姑娘。
不论是是哪种类型的王子,小鲜肉也好,霸道总裁也好,历经沧桑的大叔也好,内里的设置都不会跳脱出对女性心理的揣摩:你想要什么样的,我就造一个什么样的,不怕你不喜欢!
而生活的法则却远远不是这样的,更多的情况下,灰姑娘难以等到拯救自己于水火的王子,遇到的最多只是村里的农夫,不努力的提高完善自己,走出那一方狭小的天地,就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
退一步来说,即使灰姑娘幸运的遇到了真正的王子,就一定可以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下去吗?
人生总是不停在变化的,就像卓文君无法预料情意款款的司马相如会有“两意”,就像我们无法预料如玉君子般的黄歇有一天会成为玩弄权术的谋臣。
人生的根基永远应该建立在自己的身上,只有让自己成长为一棵大树,才能不惧于外界的风吹雨打,才能不像浮萍一般四散飘零。
你还在对屏幕中的某一人心心念念,不能自已吗?看看就好,别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