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14,尽心章13-4-1》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今天是不是戊戌年乙卯月乙卯日,二月初八,2018年3月24日星期六。
这一章是孟子勉励和传授尽性之法,分两节学习。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请问,"我"能装得下万物吗?一个个体的人,可能是全体吗?如果从万物实体的角度看,不仅个体是极其微小的,甚至地球也是无限渺小的,那么,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是错的吗?当然不是。因为从万物之理的角度看时,不仅可以备万物,甚至连整个宇宙也可以备于我,这时候的个体又是何其广大啊!
可是,天下万物,万有不齐,纷纷扬扬,各有不同,怎么做到呢?掌握理!事事物物都不能外于理,理不能外于心。所以我们说"条理",乃是指掌握了理的表现。
理又分为两个层次,上层者高来高去,尽是概念伦理,具有高度抽象能力;中下者事物散殊,具体而微,掌握形象条理方法。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这么自信的道理何在?信仰。无物不有当然之理的信仰。只要"无物不有当然之理"成立,则无物不具于性分之内,浑然完备,森然包罗,何尝有分毫的欠缺呢!平常人之所以做不到,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做不到是因为缺少两方面的作为:第一,不能反求其理;第二,正因为不能反求其理,所以不会有所体会,切身的、贴肉的体会。如果能够起而行之,反之于身,对于真理的追求,心诚好之,无一念不极其真纯;身诚体之,无一事不待于勉强,日日为功,事上琢磨,切身体察,就能够做到理与心融,心与理洽,天全而性得,怡然而顺适,从容而中道。还有比这样的快乐更大的吗?
反身而诚。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