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对话经典279:
作者|毕淑敏
来源|看赏
1、什么叫教养呢?词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
教养不是天生的。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热爱大自然。
2、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
3、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
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
真正的教养,都藏在细节里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美图
而是能从这些细节中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学会控制情绪
不让别人觉得难堪
做事,留有余地
谨慎许诺,信守诺言
所谓教养就是细节
教养的最高境界,是让人舒服,而教养最直接的体现,却体现在这些细节里:
教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作者|漫漫说
来源|MBA
教养是什么呢?
教养是心中的分寸,是言行的适度;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平等与包容。
一个有教养的人,从不做这4件事。
不随意给人添麻烦
不开过火的玩笑
不消费他人的不幸
不显摆自己的优越
无论是出于自卑还是自负,有教养的人能够正视自己,也会平等对待他人。
好的教养,让人赏心悦目,如沐春风;一个人缺乏教养,则让人心生厌恶。
良好的教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并非单纯的礼貌,而是文化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
教养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层次。
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
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
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读后闲谈
教养就在平平淡淡的日子中
汉语的很多概念,如果学习就会发现是混乱的。比如教养这个词,他好像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词,简直能与人格相等同。汉语的近义词是一个奇妙的东西,从概念的内涵上来讲,是基本相同的。概念与词语,归根结底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养这个词,它的含义和人格是等同的。但它是从人格的形成过程来讲的,首先是教,其次是养。
这个在中国古代已经有表述,就是儒教的仁,但是这几篇文章所讲的内容,要比仁更加的细致科学具体。
这里所讲的每一项要求都不是天生自发而出现的。每一项都有一个认知实践自动化的过程。就像以前某教育家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
比如说热爱大自然,这就一个了解、实践、综合的过程。后面所列举的每一个项目都如此。
这里所列举的一些要求,许多是无微不至的一些细节。这些东西很多,他是在一些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的。
没有到过国外,感觉他好像是把国外人的品格捧得太高了,仿佛那是一个神的境界。
谈人格,谈修养重要,但是不能把他夸大的无边无际。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一个人比较通达,就会显现在待人接物的细节上,显现在一言一行上,表现为一种风度。从这点而言,教养是一种深度学习的外化,他的本质还在于深度的学习。
学生的教养不仅来自于语文课本上的几篇课文,更来自于广泛的阅读,广泛的思考和写作。从这里又可以看出书香校园的重要性。广泛持久深入的文化熏陶,这是教养形成的根本。不是简单的薄薄几册课本能做到的。
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最终都要落实在平凡的日子上,落实在自己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上。过好平平淡淡的日子,才能过好整个人生。很难落实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上。所以在专业阅读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内涵指向,更多的是形而下,不是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