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穷查理宝典》的读后感。
查理·芒格,被巴菲特称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合伙人。多年来一直为人低调,所以数十年来一谈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巴菲特。不过近些年来随着他们俩在神坛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个低调的幕后大佬也经常被人提及。
本书有一部分是查理芒格的朋友整理的他日常谈话,演讲等中所获取的智慧。最后一部分的25个心里偏见是查理自己所写。
查理酷爱读书,以至于落下个外号叫“长脚的书柜”。他说,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带着一本书,只要他有书在手就不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比如遇到飞机晚点,他就会拿出书来看,一点都不会觉得焦虑。
读完这本书之后最深的印象就是查理反复强调的思维模型。查理说他现在90多岁,一生中积累了大概100多个思维模型,包括数学,工程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等。查理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对于手拿铁锤的人来说,全世界都是钉子。对于一些只有一种思维模型的人,往往只拿自己所熟悉的一套理论来解释所有事情,生活中这些人并不少见。然而现代社会是很少会出现一个问题可以用单一理论解释清楚的。所以查理一再强调跨学科思考的重要性。
这里不禁让我想到了笑来老师强调的多维竞争,两个人的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妙。查理对读书的理解是,他喜欢与逝去的伟人交朋友,读他们的书,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之前看过一个罗振宇的采访,他预测,未来人们的学习方式会更加转向口述的方式,因为以前大家看书是因为我没办法见到大部分书的作者面对面的交流,比如说我可以面对面的面对罗永浩了解他的思想和故事,我为什么还要去看他的书呢。但是现在的科技打打增加了这个可能性,通过网络还有储存设备。
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口述学习方式的必会增加,比如得到里边的专栏我自己听的就比阅读的要多。但是如果我想了解孔子原汁原味的思想呢,那我还是只能去读《论语》。
如果你有机会见到查理芒格,什么问题是你一定会问的?我想99%的同学一定会问关于股票投资的问题。在查理的演讲后他自然也每次都被问到这个问题,可是他的回答还是蛮让我意外。他并没有给出直接的技巧和分享,甚至也没有说大家熟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盛名在外的价值投资理念。他最先强调的是基础思维模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悬空而设,投资这件事情也是一样,查理说你先要对抗的是你自己的人性,所以数学(统计学,概率等)和心理学是你一定要掌握的基础。他甚至说,你如果没有数学知识,就像一个独腿的人去参加踢屁股大赛。。很大的概率你会被别人踢你的屁股。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同样强调过数学的重要性。
对于这些思维模型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查理对于权威的蔑视的挑战。书中不乏对于学院派心理学的讽刺和挖苦,以至于查理说,那我就自己来吧,从而总结他认为最有用的25个心里偏见。由于内容太多,这里不再赘述。查理直言学校的教育对他的帮助少之又少,虽然他毕业于哈佛的法学院。我让我想起了前几天有幸同一个基建公司的经理聊天,他说在他40年工作的经验中,他负责或者参与过非洲,亚洲,欧洲很多国家的项目,亚洲人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尊重权威,并且大部分人比较不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他则正好相反,他是那种几乎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什么的人,他开玩笑说,他从小就打无护具的橄榄球,他也不怕说错话了被别人打。。。这些都与不同的教育和文化环境密不可分,自然在我们尊师重道,“枪打出头鸟”,和“出头的橼子先烂”的文化背景下,口无遮拦和凡事跟着自己的感觉并不是什么好事。不过,武志红老师在他的心理学专栏里讲了孙博的故事,一位年轻的女企业家,武老师自己都被她强大的生命力所感染,用心理学角度讲,她是一个有很强的真自我的人。而她生命力的源泉就是跟着自己身体的感觉,也就是真我,而不是收到头脑层面的自我过多的干扰。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应该体会过完全跟着自己感觉做事的畅快淋漓,当然这些前提是不伤害其他的人基础上。
最后强烈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