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人生路,二三家常事~2003(四)

该文摘自2017年写下的【半世人生路,二三家常事】,A姐,B妹为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汉奸”为大哥,“烈士”为小哥。

345、卖房之后(一)


房子,就这样卖了。


这座,XX村的第一平房,就在这个冬天,易了主。


从此,我们的身影不会出现在这个村,但我们不是窘迫走投无路而卖房的。而是举家进城了。


对于我,虽然,在我接到那个电话的时候,我是无限伤感的。觉得都没看它最后一眼,就要属于别人了。还没来得及跟我18岁前的生活告个别呢,就这样不告而别了。嗯。伤感。


但,难过归难过,我们也理性知道,我,大哥都是不愿意在这个村里,在这个房子里生活的了。小哥当然也同样。他虽然离家最近,但代课几年回家次数也寥寥无几。而那个时候,母亲也大概三四年没有回过这个家了。她从我中专进城后,大概回去过一两次。就住两三天那种。不是节假日,也不是长住。


由此可见,我们都在拼命的逃离。离开农村,离开这片土地。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就不可能自私的要求父亲守着那房子,冷火凄清的守住这个形同虚设的家了。


那么,这个房子,就只有它的阶段性意义。我们终究会离开,它终究会变成废墟。既然如此,那还是卖了吧,还能救人一命,促成一番大业呢。


它最后的价值,应该终于此。


何况,父亲当时提出的方案极其合理。卖房的钱,五份平均。每人4000元。


我想,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拒绝吧。



346、卖房之后(二)


事后证明,这5份里,除了母亲的部分,其余都是还了家里的债务。当然,父亲为了合情理,是把债务对应到人头了的。就是说我的4000,名义上是还了我上学时欠的钱。大哥的,同样。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做事滴水不漏。合情合理,无可挑剔。还在无形间降低了最大赌注人(小哥)的风险与压力。要知道,如果小哥考败了,他,他们俩,就难免成为罪人了吧。


我们怪不怪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心理上有点说不过去吧。


现在,提出如此公平合平的方案。任何人都无话可说。这房子是为大家而卖的,并非是因为小哥。


我真的觉得我爸很有才。很有水平,很有高度。比我妈,高了十万八千个层级。


高手。大家长范。合格。


当然,这个事儿也是我很久后才明白过来的,当时就觉得小哥需要嘛,我们也是真的不愿意回去了,不可能让父亲守着这房子孤独的过。所以,卖了是应该的。


至于钱的事情,虽然4000块对我还是个大数目,但是毕竟是身外之财,也没有期望要进自己腰包。所以,父亲怎么处理,都是OK的。


房子,就这么愉快的卖了。




347、卖房之后(三)


接下来,要面临的是二老的生活问题了。


首先是住,那时小哥虽然考上公务员了,但是工作方向还没定,而且应该工资也不高。而大哥呢,是有租一套2居的房子。所以,就约定他俩暂时去大哥那儿。噢,母亲这个时期没做小生意了。


接下来,就是吃的问题。土地不种了,没有生活来源了。怎么解决生计的问题。


这时,我们仨都算工作稳定了,所以我们约定,这个时期由我们共同来承担父母的生活。具体方案是,从04年起,每户给父母两人每人100元/月生活费。就是每人支付200,但是是分开付,父亲100,母亲100。因为他们不一定会在一起生活长久,而且也不愿意钱在一起。


节假日与生日另计,这个就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发挥了,没有要求。有病痛另说。


这样,算是暂时解决了二老的去向问题了。



348、卖房之后(四)


要说一下,这个方案,是我们自己提出的。并非父亲要求。


要给父亲点赞的是,他虽然终生望子成龙,悉心培养,但是自身也是自立更生,自尊自强的。做那些高逼格的分配方案也是他还是在给予阶段的家长时。当他老年,变成受予角色时,其实是从不会主动提要求的。还是自己能做就做,能自己解决就绝不向我们开口。


是一个非常自尊,不愿靠人给予过生活的人。从家长的角度,他就是培养了你,希望你们成长成独立,有成就的人,并非是对我的返哺。


养儿,对他更大的意义是光耀明媚,出人头地。并非是防老。


所以,他并不是说,把你们养大了,就两手一摊,坐着等你们供我吃喝。享受前半生的投入回报。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他同背景的同龄人中,在中国农村家庭,还是有蛮多人是这种模式的(看房网家庭吐槽帖就知道)。


透个小料足可以说明这个事实。在前几年一次家庭会议上,小哥曾播报了我们家的财富排行榜。


嗯。父亲第一,母亲第二。我们仨,穷人。基本没存款。


哎。


由此可见,他是位自尊而勤奋的老人。是值得尊敬的前辈。


向所有自尊勤劳,靠双手自给自足自立更生的人致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