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心中有方向,脚下有亮光

文/李丹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我遇见了省实验,成长变得有章法、有方向。我的教育历程仿若为实验而来,前六年我是林州的实验人,而今是郑州的实验人。为这份特殊的遇见,感谢,感恩。

这一学期幸运地来到紫圆实验小学,遇见有教育情怀的领导,结识志同道合的同事,陪伴着一群灵动的学生,背后还有用心支持的家长。人生仿佛达到了最高点,一切都那么美好。

回望本学期的工作,有得有失。同事不竭余力地帮助,让我快速适应了新环境新节奏。静心品味,皆是成长。

一、回味中有梳理

一)守住初心,做好本职

做教育谈成长,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也就是上好课、带好班。有幸新接一年级,一切从头开始,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如同刚入手的心爱无比的画本,心怀期待,却不知如何动笔。一点点入心入情,9月即将结束学生才开始返校,但是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等着所有小朋友们“回家”。

面对未知的学生和家长,做到事无巨细。第一时间组建一年级班主任群,相互分享,献计献策,凡事多次商量后再谨慎决断。在我们四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年级已经整体步入了正轨,并且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及时反思,总结得失。本学期公开展示了四节语文课,与实习老师进行了一节“同课合构”的课,从前期的教学设计到课后反思,用文字记录下来累计近2万5千字。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勤能补拙,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多思考多记录多实践。争取每一次历练都能有进步。

在带班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积累融入到班级建设中,牢记使命,激发学生能够人人发展。短暂的相处中,在最快的时间内摸索出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成长,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将“儿童”和“人人”的理念渗透到任何一件小事之中。

二)稳中有序,落实到位

把工作做完不难,把工作做好不易,把工作做到极致很难。结合我自身的情况,入职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作捋顺,在此前提下,再去创新才是正道。

在不断学习他人长处的过程中,我将事情进行分类,并且做好备忘记录,尽量凡事往前赶。当然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难免会出现遗漏,在同事的及时提醒下才得以完成。这也是我要努力完善的地方,不急不燥,做好记录,分阶段完成,避免因拖拉形成事情的积压状态。

本学期有幸作为组长带着一年级的老师一起学习、工作。每周一的例会,我都会做好记录,将三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梳理,争取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我们团队的小伙伴各有所长,遇事分工合作,相互提醒。特别是在发送重要通知时,我们总是反复审核信息,在自己的小群内反复尝试后再各自转发至班级群。我们四位班主任分别都在四个班的班级群内,遇见问题方便我们及时沟通、共商对策。

每周一的语文教研活动,我和周傲老师每人一周负责填写教研备课记录表。一年级语文虽说只有我们两个人,但是我们每次都是真教研,在交流和碰撞中确定本周的教学任务。特别是这次的线上教学,我们同教两个班,不同的班级情况要有不同的复习方法。我们两个人在备完一周的课以后,又在每天下午所有课程结束后,开始个性化地设计第二天的课程,争取让屏幕前面的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隔屏不隔爱”,在反复互动中提升网课的效率。

我们一年级全体老师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完成了多项大型活动:9月份的“开笔礼”;10月份的融合课;11月份的生活技能大比拼;12月底的元旦联欢会;元月份的多彩测评趣味闯关活动等等,我们齐心协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到了超前善后,活动前有规划,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反馈。

三)身体力行,带动成长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来到新的环境,在快速适应的过程中找到专属于自己的节奏。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每一项工作的同时,不忘读书写作练字。一个人坚持着坚持着,就会相互影响。

黑板字一直是我的短板,总以为自己天赋不够,何曾想是功夫不到。我必须在自身基本功硬的基础上,来引领我的一帮学生。在8月份就开始坚持每天练习粉笔字,从最开始的笔画、到相同偏旁的字,再到后面的练习整首古诗。一张张图片积累下来,确实有些提升。开学后,我们几位有共同需求的老师组建了一个口气不小的群“书法联盟”,每天相互鼓励,群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我们的动力从何而来,学生的一句夸奖足以。

渐渐我们也开始了软笔字的练习,自己照着字帖反复练习,临近春节,我们都准备自己书写春联了,我想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激励。人生本是如此,任何一件事都不易,能够坚持下来更难。但是抱团成长,相互取暖,就会把路走得更宽更远。

这学期我们师徒共读了闫学老师的《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采用了写书批的方法进行阅读。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分量很重,师徒共读无形中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读得很细致。六年前刚踏上小学的讲台时,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六年后再次抵达新的平台,读到的是闫学老师的这本书。闫学老师的文字很美也很有深度。我在每一篇文章中都做了详细地批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浅浅的反思。

而师傅高校长的批注对我来说,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仔细品味着,回想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教育之美,美在每一个细节中。这样的读书方法真是高明,不仅对原著充满了期待,更在共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多个读者的心灵碰撞。假期里共读的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著《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算是第三次阅读了,相信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也期待在这样的反复阅读中能够有思想的提升。

二、展望中有规划

(一)坚守课堂,站稳讲台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备好课、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结合新时代下“双减”推动“双提”,提升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课堂质量,这一学期我将继续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完成反思。做到一课一得,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整理,为之后的课堂做足准备。

(二)读写结合,精略得当

读书,是老师最应该做的事情。本学期给自己规划每个月至少精读3本书,并完成相关的读书心得。读写结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影响教室里的孩子们,当然要有所取舍,每月读一本语文专业书籍,一本哲学书籍,一本经典名著。平时记录精彩的课堂瞬间和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暖心故事。养成记录的良好习惯,在读中感悟,在写中反思。

(三)积极主动,幸福工作

本学期,继续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一个班的班主任,一年级的组长,同时每周二、四也有了专属于自己的“话写汉字”社团课程。忙碌却有序,提前规划,把工作都做到了前面。我将继续积极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并高效完成。在体会成就感的同时,享受这份幸福。

在总结中反思,在梳理中规划。新的学期,整装待发,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行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