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

      最近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学习和研读,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一直在思考:语文课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呢?首先我们就要知道何为“语文”,“语文”即是:以语育人,以文化人。在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关系,有着这样的描述:“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这句话就表明了语言运用是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紧紧抓实语言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同时,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育人价值的观念,要求教师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育人价值的提出,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高度重视语文课堂的育人作用,合理优化文学形象,对相关优秀文化进行弘扬,使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人格。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那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四大核心素养呢?我们要关注一个新名词:学习任务群。新课标把它置于“课程内容”之下,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说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陆志平先生说过《语文课程标准》是以学习任务群构成的“内容标准”,结合各位专家的解读,学习任务群便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突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致力于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掌握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就要深入了解新课标,领会课改精神,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从而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语文学科是一门育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办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