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活着》是我最喜欢的小说,这篇文章是四年前写下的,想敲出来和大家探讨,顺便纪念。

买了《活着》是因为名气,迟迟没看则是因我认为“活着”这类主题一定特别高大上,咬文嚼字、复杂深奥。那天突然翻开,意想不到的通俗易懂却深刻震撼。

说“活”,文中却一直在写“死”。先是福贵的父母,再是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

主人公福贵本是浪子,赌得倾家荡产后终悔悟回头,可父亲的命也是搭进去了。当一家人开始过踏实日子时,福贵又被国民党征走,一去便是两年。再回来,母亲去世,女儿又聋又哑。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啊,到了出嫁的年纪只能望着其他姑娘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然后自己被嘲笑。后来二喜终于出场,为她家修房子、给她最隆重的婚礼、给她依靠......可是,她还是死于生孩子的大出血。还有那个抱着鞋跑的有庆、操劳体贴得了软骨病的家珍、歪脖子的二喜、淘气懂事的苦根全部都不在了。

我觉得作者总是让读者看到一些希望后又残忍打破,可这并不是为了悲剧而悲剧的,那正是上个世纪中后期苦难的中国。现实有多残忍,书中便血淋淋地呈现,一次次冲击心灵、揪心不已。但也是一次次地突出死亡主题,让我更加明白活着的可贵与勇气。

就像二战中的赞贝里尼,在战俘营中被220多人掌掴,受到非人待遇,但也终是活了下来,并原谅了罪魁祸首渡边弘光。这种想都不敢想的境遇他挺过来了,因为有些时候活着比死亡更困难、更需要勇气。

  可能福贵是,老牛也是,但是我近期不会再翻《活着》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结婚是人一生中的大事,代表着一个人成家立业的开始,关于结婚的祝福词语总是那么美好,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白...
    净意19阅读 4,256评论 1 0
  • 非语言信息: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注意一下语音语调,眉毛,身体怎么样动的,这些都是非语言信息。 不知道怎么跟孩子全然的高...
    艳敏姐阅读 1,547评论 0 1
  • 记得之前有个朋友指出我有个习惯,常常喜欢在谈话时忽然间抛出一个问题,然后等待大家的思考和回答。在她还没说之前,我从...
    骆驼小朋友阅读 2,271评论 1 2
  • 在工作中迷失自己,是因为什么呢?
    早已阅读 1,215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