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的几年,精神内耗已经成为了年度热词。有人担心毕业即失业,有人在自由和传统之间摇摆不定,有人为看不到出路而愤世嫉俗。
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从读书、成长、修心等许多话题,劝青年们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从根本上下功夫,千万别庸俗地活着。
读书的最大意义
是什么?
“知识改变命运”亦或是用宋真宗赵恒说过的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中,朱光潜先生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他说如果大家仅为了升学、工作、金钱等功利性价值而读书,到后来,我们会越来越不爱读书,会只渴望成功,不愿意接受失败。
比如曾经被誉为“东方神童”的魏永康,他13岁就考上了重点大学,17岁硕博连读,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自20岁那年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后,他便开始一蹶不振,2021年末,他走进通化街头一家28.5元一晚的宾馆,离开了这个世间。
如果当初,他读书不是为了升学,不是单纯地追求知识,而是因为朱光潜先生说的“趣味”,他的人生或许会完全不同。
那个没有从读书中寻出趣味的人,他的眼睛只能看到他面前的世界,他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他或许只会考试,或许只跟身边人的谈话,他只能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在这个监狱里,他逃不出去。
往往,当我们拿起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就不自觉的进入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读历史时,久远的死者在和他交流;读游记时,他的脚步丈量了世界各地;读小说时,他见到了各式各样的人……
因为,我们的年龄多一岁,我们感受趣味的灵敏度便迟钝了一分。早点读一些不那么功利的书,比如文学、哲学、历史、小说,就能早点培养读书的乐趣。
就像蒲公英飘下的种子,只要有适合的土壤,它就能在春天发芽;只要有吹过的风,它就能去到新的地方。
读书也是如此,遇见喜欢的书,马上打开不要犹豫,如果你对所有书都失去了好奇心,那一瞬间你的心就“死”了。
生活最重要的意义
是什么?
我们的内心原本是一波清澈的湖水,微风吹来,便有碧波荡漾,烦恼也就来了。
要想不烦恼,不动心就行。
在第二封信《谈动》中,朱光潜谈到有一位朋友跟他诉苦,说最近自己心里总觉得烦,做什么都不得劲儿,问他该怎么办。
他翻阅了大量的哲学书籍,得出以上结论。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来自于人的起心动念之间。但不动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往往很难。
他认为,既然我们都是自然的奴隶,不妨顺从自然。我们生来好动,动起来才是顺应天性,如果一直不动,心情自然会闷闷不乐了。
朱光潜先生建议大家,得培养一些让自己“动起来”的爱好,比如把杂乱无章的书房打扫一新,织一件漂亮的毛衣,或是每天锻炼身体……
当你动起来,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那些闲下来时的很多想法变烟消云散,因为人的能量和精力是守恒的,当你执着于一件事并且全情投入的过程中,你自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想别的事情,往往那些我们闲下来想到的万千事情,就是我们烦恼的来源!
独处与静心思考的意义
是什么?
你有没有突然想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安静几天,也没有特别的目的,就是想要找个没人认识地方待几天?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许红豆说这段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来这里只是想,找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认认真真的当个没用的废人!”
“没车、没房、没对象,只有病。做人可太难了,好想退休。”年轻人仿佛现在了卷也卷不动,躺也躺不平的两难,怎么办?
在接下来的一封信中,朱光潜先生又道出了真理的另一边:静,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智慧。
这种静趣,是被动的,而且,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
就拿喝茶来说,有的人端起一碗茶就急忙灌下,虽然解渴,却少了几分味道。会喝茶的人会小口细品,感受茶水划过舌头后的涩意和回甘。
在朱光潜先生眼中: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能活动的人,也是最能寻找静趣的人。
想象下,某一天你结束繁忙的工作后,已是黄昏时分,你来到楼下,四月的微风轻轻地吹着,只剩斜照的落日,同你共赏桃花。
在百忙之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就这样偶然丢开了一切,心里面忽然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的趣味便滚滚而来。
岁月有浓淡,动静两相宜。
当你跑得气喘吁吁时,不妨坐下来歇一歇,看看蓝天白云,你会跑得更快。当你一个人闷在屋子里愁苦地发呆时,出去活动下吧,别闷坏了身子,你会快乐起来。
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是什么?
信中,朱光潜先生认识一位法律系的学生,可他不喜欢法律只喜欢文学。
他常常抱怨法律课程无聊,朱光潜先生便建议他转到文学系,但他又说法律系的前途更好,自己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于是,他一边得努力敷衍法律系的考试,一边不能倾情投入喜欢的文学,结果两边的成绩都很不理想。
朱光潜先生还有一个朋友,在政府部门领了一份差事,他很会写文,也很想写成一本书。可单位里的杂事太多,饭菜也不对他的口味,他常常说这份差事不是人干的活。
结果,他还是风雨无阻地去上班,想写的书一直写不完。
他这些朋友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既想要别人眼中的成功,还想要自己的小天地,结果鱼没吃到,熊掌也飞了。
朱光潜先生说:
人生的悲剧不是因为看不到,而是因为摆脱不开。
当我们认清自己的目标后,专心致志地前进,不在其他的路口徘徊犹豫,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摆脱世俗的期待,做喜欢的自己并为之负责。
写在最后
当代作家木心在《从前慢》写到: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从前的绣娘会一针一线地刺绣,从前的工匠会一砖一瓦地建房,而现在,我们越来越不愿意沉下心来,笃定地做事。
我们没有时间看早上明媚的朝阳;没有时间感受晚霞余晖中那一缕红色的温暖;没有时间好好看完一本书,甚至没有时间安静吃完一顿饭……我们每天都是赶时间、赶工期,我们甚至偶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有人说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从前丰富了太多,或许,丰富的不是物质生活,而是生活成本的提高了太多,我们不得不赶。
有一次,朱光潜先生去卢浮宫游玩时,有一个美国旅行团蜂拥而至。他们挤在《蒙娜丽莎的微笑》面前,大声赞叹,但不到三分钟他们就去了别的地方。整个旅行团里,没有一个人愿意沉下心来,静静地欣赏这幅世界名画。
朱光潜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禁不住感叹:这个世界太快了!
在内卷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果我们总是注重效率,总是追求功利,那我们会像书里的美国旅行团观看《蒙娜丽莎》那样,走马观花地过完这一生。
只有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时,我们才会找到真正的自我;只有我们歇下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思考自己,我们的个性才能显露出来。
只有我们真正做自己的时候,身心才会舒展,人格才会更健康饱满,人生才会越来越好!
♥️
The more I know about the world,
the more I know about you.
健全的人格
其本质是一个“舒展的自我”
舒展代表着一切中性的概念
你既不紧张也不放纵
既不卑微也不高傲
既不讨好也不回避。
在这样的人格状态里你是松坦的
人往往在最松弛的时候
创造力最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