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梅是小学老师,很上进,很积极,很优秀。
在学生的眼里,她讲课生动有趣,性格温和,对学生包容又支持。
在家长眼里,她通情达理,睿智亲和。
在丈夫眼里,她宜家宜室,不仅工作出色,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婆婆眼里,在父母眼里,在弟弟弟媳眼里,在女儿眼里……
所有接触到她的人,没有不夸奖她的。可是赞誉也好,成绩也罢,工作取得的成绩等等,好像都不能弥补内心深处那块自卑的黑洞。
自卑从小到大像影子一样,紧紧跟随,从来没有离开过。
梅梅小时候在农村长大。
她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有她大弟弟的时候,已经开始计划生育,小弟弟是超生的,当时还罚了款,父亲在城里的工作也丢了。
为了生活,父母把她和大弟弟放在老家,带着小弟弟到城里做生意。开始她是在姥姥家,后来又到小姨家,陆陆续续在亲戚家辗转,读完了小学,初中。
父母很忙,没时间管他们姐弟,就从钱上弥补。除了給足亲戚家生活费,就是给零花钱。
她自己都说,小学的时候,她一个月的零花钱都快有老师工资高了。
按理说,钱能壮胆,应该自信满满。可是梅梅从小就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讨好,哄大人
开心,典型的乖乖女。
再加上成绩好,人又漂亮,小大人一样,帮忙照管弟弟,父母见她这样懂事,对她很是放心。
实际上,她说从放在老家的那一刻开始,她就觉得自己不好,和别人不一样。
别人都在父母身边,想哭就哭,想闹就闹,她不行。
她必须懂事 ,必须乖巧,不然任性给谁看?
她觉得就是自己不够好,父母才不带她一起去城里,不然怎么会只带小弟弟?心里恨了父母无数遍,也恨了自己无数遍。
有时候心里很难受的时候,她会想,怎么就不一下子死了呢?有时候冬天要自己洗衣服的时候,在堰塘边,提不动洗不动的时候,她也想,怎么就不一下子死了呢?
最后当然是没死,时间让她越来越懂事。
小时候,背着父母,她打过小弟弟。只因弄坏了一块橡皮,她就对小弟弟下了狠手,她说当时有很邪恶的念头,打死算了,自己也不活了。
估计她当时面目狰狞,失控的样子把小弟弟吓呆了,不敢哭也不敢动,就这样挨了一顿暴打。
成年后,姐弟俩不亲近,小弟弟都还有点怕她。
她说自己成绩好,懂事,不过是为了让父母看见,自己有多好,好到让他们后悔不带自己进城,不带自己在身边。
其实,她不知道,正是因为她懂事,她要强,父母才把她放在老家,觉得放心。
如果她任性,顽劣,不管不顾,说不定父母不放心,一咬牙把她带走了也说不定。
生活里从来没有如果。
她心里清楚,父母刚开始几年做生意很不容易。住的地方都没有,就在店铺里搭的零时床铺,晚上放下来,白天收起来。
三个孩子,带在身边,不吃不喝?不做生意?怎么养活?
道理都能明白,情感不能接受。
长大了,梅梅还是大姐大的派头,什么事都一力承担。父母病了她跑得最快,出力又出钱;弟弟买房,她也是又借钱又操心装修;弟媳妇开了一个培训学校,她客串讲师,忙里忙外……
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女超人!说到底,不过是用优秀的外包装,掩饰自卑的本质。
有时候一边做一边愤恨:“我就是要对你们好,好到让你们愧疚!所有的都是你们对不起我,我没有对不起你们。”
“让你们看看,没有你们我照样活得好好的,活得这样出色。”
有一次她说,我嫉妒我小弟弟,嫉妒我小弟媳。他们可以在父母面前,随意调侃,亲密又自然。
无论如何她都做不到,甚至做不到逛街挽着母亲的胳膊。有一次过马路,车来车往,母亲本能的拉了一下她的手,她都抖了好久,身体莫名有一种排斥。
她心里是有亲近的 渴望,可是当父母向她靠近,关心她的时候,她又会赶紧躲开。心里还有一种声音在说:“现在对我好了,晚了,我不需要。”
就这样在靠近远离,又靠近又远离中,来来去去。
她知道要疗愈,要和解,可是说从来比做更容易。
很累的时候,心里又有自己不够好的声音响起来的时候,她也会和自己说,活成自己本来的样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用力过猛,活成你觉得自己优秀的模样,别人眼中的楷模,都没有活成自己来得有意义!
自卑不是你的错,一辈子也不可能躲在自卑得壳里,自怨自艾,自我折磨。
唯有接纳,接纳自己所有,才能给自己一个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