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动学习?行动学习,就是在“学习期盼什么”这个问题上,用作品说话,输出大于输入;用行动说话,实践大于围观。
输出能让你更好地学习,你甚至还需要进行刻意练习,提高输出的难度,才能真正学会一样东西,否则可能会陷入“误以为自己学会了”的元认知错觉。这就是认知科学近些年来的一种主流理论:必要难度理论。
什么是必要难度理论?人类记忆存在广泛且普遍的元认知错觉,会误将“记住了”当成“学会了”。如果将人的大脑粗陋地比作一块硬盘,假设你的每次记忆,都是往这块硬盘中写入内容,那么,可以近似地将记忆想象成无限的内容,但硬盘上的这些信息会相互争夺空间。
人的记忆有两种基本机制:存储与提取。近些年来,认知科学家研究了区分记忆竞争的两种不同类型:存储优势(storage strength)与提取优势(retrieval strength)。以前,人们习惯性地以为,记得越快,学习效果越好。简言之,存储越容易,提取就越快。但最新实验发现了与常识相反的结论:“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想利用认知科学的新发现改善学习效果,你需要在输出端增加难度,这就是“必要难度”理论。具体而言,认知科学家证实了以下常见必要难度现象的普遍存在:
• 地点的必要难度:换个地点背单词,创造地点尤其是情景的不一致;
• 时间的必要难度:放慢学习速度,用工作记忆学到的内容,很快会被忘掉,所以速度快没什么好处,长时记忆反而更重要,所以不必当堂完成笔记,不妨六个小时之后再写;
• 分散学习的必要难度:长时记忆才是真正的学习,其中最优的间隔次序是5%〜10%,可以使用anki等间隔效应软件;
• 交错学习的必要难度:不必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学习,可以在情境中反复交织、多主题学习;
• 提取的必要难度:可以利用生成效应与测试效应,对生成效应的利用就是换成自己的口吻来重复知识点,对测试效应的利用就是记住,测试不仅是评估,更是记忆本身!
人们需要行动学习,甚至可以说,只有行动学习,在输出端创造合适的难度,你才能更好地、真正地学会。怎样才能更好地行动学习?谈两个高阶技巧:写“书”与里程碑。
人类知识的最佳抽象结构是什么?树形结构。MIT计算认知科学实验室主任Josh用计算认知科学方法推论人类表征抽象知识的结构,他比较了循环结构、星星结构、方块结构、链条结构等,最终用数学方法证明人类最佳的抽象知识结构是树形结构。树是一种特殊的网络,它有唯一通道,从一个概念通往另一个概念,每一个通道可以无限展开。
正是因为树既有惟一通道,又能无限伸展,它成了人类存储抽象知识的最佳结构。借助这个原理,我自己常用的一个高阶技巧是,在进入某个领域时,会假设自己要写一本书,并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思考:书的体系会是什么样,有哪些打动读者的地方?
因为这本“书”是我自己写的,我对它的树形结构了如指掌,借助亲手写就的大纲,我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这些学科的体系。或许你和我一样,刚开始着手写作时,难免闹笑话,没关系,做一个成长型心智的人,知错就改,承认暂时的局限。伴随你的成长,慢慢地,你的知识之树会越来越优雅,甚至能自我生长。
愚人才追求完美。用作品说话,意味着一部已完成的作品好于没有完成的作品,因为作品就是你的里程碑。这就是行动学习的第二个要点:你要有里程碑,要赋予自己的行动或实践以仪式感。有清晰的开始、结束,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行动力。
什么叫人生关键里程碑?就是那些即便与你处在不同领域的人也能看懂的阶段性成果,比如公司上市,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这类里程碑,命运会给每个人三到五次机会拥有。上述是大机会,小机会就更多了,它们就像人生hard模式游戏中一项又一项打boss的任务,你需要用关键里程碑倒逼自己集中心力完成这些任务。这类关键里程碑能塑造你的自信气质。多数人因为缺乏这类仪式感,即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常有自卑感。
一旦你清晰地意识到一样东西会成为你的关键里程碑,你需要放慢节奏,最大程度地感知它,并且赋予它仪式感,最大化它的价值,这样才会不断给自己正反馈。如果在人生关键里程碑来临时,你不能放慢节奏,充分感知它,或许你就将它浪费掉了。
如果一个学霸不觉得本科考上Top高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就在浪费人生的关键里程碑,更聪明的学霸会善用里程碑,比如积极地组织同学会,领导别人,把正向情绪传达给更多人,自己的收获也会更大。
那些年度人生关键词,就像咒语一样,锚定了一个人整年的行动,借助历史上大儒智者的经验,为自己平添一分好运。每一年的主题学习与著作,也让我当下的人生意义渐渐浮现,它们就好比一座又一座人生里程碑,帮我在这个混乱的时空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