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白话】子张请教孔子说:“要怎么做才能把政务处理好?”孔子说:“推崇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行,这样就可以把政事治理好了。”子张说:“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做到的是施惠于民自己却不耗费,役使百姓却不招来怨恨,表现欲望但是并不贪求,神情舒泰但是并不骄傲,态度威严但是并不凶猛。”子张说:“施惠于民自己却不耗费,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遵循百姓的愿望,使他们得到满足,这不是施惠于民,自己却不耗费吗?在合适的情况下,役使百姓,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想要行仁,结果得到了行仁的机会,还有什么贪求呢?不论人数多少或势力大小,君子对他们都不敢怠慢,这不也是神情舒泰却不骄傲吗?君子服装整齐,表情庄重,严肃得使人一看就畏惧,这不也是态度威严却不凶猛吗?”子张说:“四种恶行又是什么?”孔子说:“不先教导规范,百姓犯罪就杀,这叫做酷虐;不先提出警告,就要看到成效,这称作残暴;延后下令的时间,却要求按时完成工作,这称作害人;同样是要给人的,出手却吝惜,这称作刁难别人。”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是欲望有两种:第一种是自我中心的,第二种是非自我中心的。既然从政,当然就有欲望,但是这欲望不是自我中心的,这样的欲望就不能叫贪求。
沿着这个思路下来,泰而不骄、威而不猛,都是以前我们讲君子的时候提过的,君子泰而不骄;讲孔子的时候,形容他威而不猛,温而厉,恭而安等。
所以,孔子把以前零散的思想综合起来,概括为五种美德,供这个年轻的学生参考。
孔子说:“事先不进行教育,〔犯了错〕就杀,这叫虐;事先不告诫不打招呼,而要求马上做事成功,这叫暴;很晚才下达命令,却要求限期完成,这叫贼;同样是给人东西,拿出手时显得很吝啬,这叫有司。”
儒家认为,从事政治活动,一定要避免残酷。出现残酷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把别人当人来看。
问题的基本判断,孔孟的认识是连贯的,这也是儒家的基本原则。所以,孔子教导他的学生:从事政治活动,千言万语归纳为一句话——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