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督导收获:
佩服咨询师陪伴无力感的抑郁症的孩子,做了6次咨询。有时来访者的无力感也会带给咨询师无力感,咨询师可以用评量给自己打分,看看自己做得好的部分有哪些,以此减少自己的无力感,增加对咨询的信心。
来访者选择性地遗忘情感事件,是一种情感上的隔离,是对自我的保护。只有当孩子感觉到安全的时,才会卸下自我防御。咨询师向来访者反馈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真诚打开了来访者的心,让他慢慢卸下自己的面具敞开自己。
咨询师要稳住自己,不被家长的焦虑干扰,降低对咨询效果的期待。
妈妈是孩子的资源。妈妈愿意赶那么远的路,花那么多钱让孩子来做多次咨询,并且在咨询后愿意调整,尽量少在孩子面前和丈夫争吵。邀请妈妈对孩子有更多的支持,从情感上的支持,或者改变孩子目前的生活环境。
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比如增加运动量,运动对于抑郁症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还可以让孩子记录,每天发生的高兴的事;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每天做一件让自己高兴的事……。
运用外化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宣泄自己的情绪,用亲子沙盘,让孩子和母亲看看他们之间的互动模式,有哪些部分是需要调整的?还可以用绘画,让孩子讲讲画中人物的故事,让他的情绪得到宣泄。
在家庭咨询中,孩子作为观察员,可以让孩子探讨:他从中观察到了什么?他是怎么看待父母的表现的?怎么看待这次咨询的?他希望爸妈怎么说?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