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旅游,多数是看老祖宗留下的地下宝贝。比如兵马俑、黄帝陵和乾陵等。我大概是2002年在西安出差的一个周末参观了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陵域占地“周八十里”。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5月,中宗李显下令将武则天也葬入乾陵。此前一年,唐中宗还赦免了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因为政治问题而被迫害致死的皇族,并且将他们重新厚葬,其中包括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三人。除此之外,神龙二年(706年),还加建了许王李素节、泽王李上金、义阳公主李下玉等陪葬墓。
《唐会要》记载,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乾陵修葺时曾造屋378间。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关于武则天的墓未被盗,充满了各种神奇的传说,网上查的原因是:
唐朝末年发生黄巢之乱,黄巢动用40万大军打算盗掘乾陵,但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
五代时,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乾陵因建筑牢固而得以幸免。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
1958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经初步发掘确认被炸处是地宫墓道,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
国务院周总理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武则天亲自为丈夫写的功德碑—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武则天的无字碑相对。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
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走在武则天—中国第一女皇帝的墓上,实际上是一个小山坡,山顶装了信号转接台,跟一般的山坡没有什么两样,长着高高低低的杂草。感叹再辉煌的人也终将尘归尘土归土。
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
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因而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据有关史书记载,唐高宗死后,乾陵的选址、设计以及营建,都是在武则天直接指导下进行的。
无字碑虽未刻录任何文字,但形制、纹饰已表达或者远远超过了文字所能表达的更为深层的政治社会含义。
碑上用一些艺术符号,比如用碑石超常规的巨大体量,用螭首方趺超越古今的奇特形制,用专属皇帝的九尊龙纹来表明武则天的政治地位,这或许正是武则天或者唐中宗的明智之举,故而使“无字碑”得以保留至今。
武则天的无字碑寓意她的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