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擅长”里走不出?《能力陷阱》说:你的破局点,藏在6个人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境:明明把擅长的事做到了极致,却总感觉前路越走越窄?想学新技能、尝试新方向,又总被“我不行”“没资源”的念头困住——直到读了《能力陷阱》,我才发现,真正困住我们的不是能力本身,而是我们对“能力”的认知,以及那个被固化的人际圈。

《能力陷阱》里有个扎心的观点:“我们越擅长做某事,就越容易只做这件事”。就像我之前总沉迷于写文案,觉得“把文案写好就是核心竞争力”,可时间久了才发现,想做内容策划时,不懂用户运营、不会数据分析;想对接合作时,连能聊上话的行业资源都没有。原来我一直在“舒适区能力”里打转,却忽略了:真正的能力,从来不是“把一件事做到完美”,而是“能连接更多可能性”。

这时候,突然想起“六度分割理论”——我们和任何陌生人之间,最多隔着6个人。这才惊觉:我所谓的“没资源”“没机会”,其实是自己把人际圈困在了“同类人”里。每天接触的都是写文案的同行,聊的都是标题怎么起、段落怎么分,自然看不到文案之外的世界。就像书中说的“能力陷阱会催生人际陷阱”,你越依赖现有能力,就越容易只和“用得上你现有能力”的人交往,最后陷入“能力单一→圈子狭窄→更难突破”的死循环。

读这本书时,我试着做了一个小改变:不再只和同行聚餐,而是主动跟着朋友去参加跨界沙龙——比如跟着做新媒体的朋友,认识了做品牌策划的A(这是第1个中间人);通过A,又认识了做用户研究的B(第2个中间人)。原本我以为“用户研究和我无关”,可和B聊完才发现,她做用户访谈的方法,能帮我更精准地抓住文案痛点;后来还通过B,对接上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品牌合作。

原来打破能力陷阱的关键,从来不是“先把新能力学完美再出发”,而是“先打破人际圈的边界,让新连接推着你成长”。就像《能力陷阱》里说的:“我们的行为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当你开始主动连接不同领域的人(哪怕只是通过1-2个中间人),你会发现:学新技能时,有人能给你指方向;想尝试新方向时,有人能给你递机会——这些“连接”带来的能量,比独自啃书、刷题高效太多。

现在再看“六度分割理论”,突然有了新理解:那6个“中间人”,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人脉”,而是我们打破能力陷阱的“钥匙”。你不必一下子认识行业大佬,只需先走出“只和同类人交往”的惯性,哪怕只是主动和朋友的朋友聊聊天、参加一次跨界活动,都可能打开新的认知缺口。

如果你也困在“擅长”里,觉得前路迷茫,不妨翻一翻《能力陷阱》,再想想那个“六度分割理论”:你和“新能力”“新机会”之间,可能只差一个主动连接的动作。别等“准备好了”再出发,先让自己走进新的圈子——毕竟,真正的成长,永远发生在舒适区之外,发生在那些“偶然的连接”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