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后,就没在再吃过家乡的烤牌。家乡是位于鲁西南和苏北交界的小乡镇,烤牌也就形成了两个流派:苏北的做法长长薄薄的面皮,做成长方形状,放在炉中烤熟;鲁西南的做法是短小的面皮,两头略成半圆形状,放在炉中烤熟。
今年十一专门跑了好多地方,终于又吃到烤牌,但心中却有些小失落,儿时吃的烤牌是用五香粉、盐、油进行和面,然后烤到表面全部焦黄,那时候一口下去表皮会掉下好多香渣渣,吃完一块烤牌,嘴里的麦香会保留好久。现在的烤牌,虽然表面放了一层的芝麻,但是咬上去却是嚼劲足足,没有了香酥的感觉。
味道虽然变了,但烤炉却没有变化,那个请君入瓮的成语用在这里最恰当,烤炉是将大瓮去掉瓮底,倒扣过来放在地上,周遭用黄泥糊上厚厚的一层,这样既能固定位置又能进行隔热。烤牌贴在瓮的内壁,从下到上,炭火放在底部的中间位置,将瓮内的温度烤到几百度,靠高温将烤牌烤熟。
后来参加工作,也吃到了好多烤面食,其中新疆的馕和伊朗的馕是最接近家乡烤牌的面食,新疆的馕是放在囊坑中烤制,囊坑跟家乡烤炉一样,有一点区别,新疆的馕是圆形的。伊朗的馕是长条的,比苏北的烤牌更长更宽,一个几乎一斤重,但它的烤炉跟吊炉烧饼的类似,像炒锅倒扣于倒扣在炭火之上。这样一路走来吃了好多烤面食,现在又重新吃到了家乡的烤牌,但都吃不到儿时的香脆,或许那份口齿留香只能留在记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