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提起孔子的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就不得不提著名的过庭训的故事,也就是我国最早的家风家训。

《论语·季氏》中记录了下了这一场庭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予也。”

这段著名的对话的意思是说:

有一天,陈亢(孔子的学生)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说:你在老师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育吗?伯鱼说:没有。我父亲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学。他便道: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我退下后去学诗。

又过了几天,我从他身边经过,看到他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本打算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礼了没有?我说没有学。他说:不学礼,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在社会上有立身之处。我退回又开始去学礼。我只受教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后非常高兴的说——我只问了一件事,结果却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诗,知道了礼,又知道了老师对他儿子的态度;知道了学诗可以顺言,知道了学礼可以顺行,知道了君子公平,不独爱其子。

论语里还记录这么一句话,孔老夫子对他的学生说了这番话: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译文:孩子们呀,你们为什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往近说,可以用《诗》侍奉你的父亲,往远说,可以用《诗》侍奉君王;学《诗》还可以认识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


1.“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对《诗经》的总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注释中又说:“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所以“思无邪”就是真情流露、毫不作假的意思。这是对《诗经》的高度概括,是理解《诗经》的关键。

正因如此,孔子将《诗经》作为弟子的启蒙教材,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学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富有诗意和画面感,让人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激发人的高尚情志,道德情操,提高观察力,了解自然万物,天地生灵与社会大千,锻炼合群性,学得讽刺方法,学习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方法,认识鸟兽草木的种类和名称。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人的修养起始于学习《诗经》,诗经的第一遍则从《关雎》开始。

人从学诗开始,一切都皆开始有所改变,完善人格,柔化心灵;整个社会学诗,更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诗经》也有很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一个地方的人如果温柔敦厚,那便是《诗经》教育的结果。除此之外,民间诗歌还可反映各地的民风、民情,因此,周朝统治者还会置采诗之官,“观风俗、正得失”。

虽然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明确记载: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但是后世学者对这条记载,多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唐朝学者孔颖达再给《毛诗》“正义”的时候就说:

“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

不管是周朝统治者开始搜集或者始于孔子,我们都不做深入探究,取其精华即可。

忽然想到这一首诗,看到久久不能忘怀,和大家一起共勉: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曲千奏,一朝为闻之,念起灵。

戏千吟,一舞为倾之,葬语花。

棋百枚,一泣为终之,焚墨目。

2.“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泰伯》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

子曰:“兴于《诗》,立与礼,成于乐”

其核心要旨不是探讨立身成德、为政次序和为学次第等问题, 而是从美育、智育和乐育三个角度探讨“人生在世”问题。

“诗”可以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懂得人生的意义。

“礼”使人行为规范,树立人格,修身立足于社会。

“乐”可陶冶情操,修身治学立身行天下皆可为用。

单拿文中诗、礼、乐来看,在当时社会制度中是孔子为改良当时社会提出的方案。

诗代表的是文化,礼是当时的法律制度,乐是辅助礼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西周时期,所有的政务事都需要用礼乐去完成,不同等级的贵族被严格要求了对应的礼乐。

在古代,大小贵族见面,不同身份,互相行礼都是不一样,当时的礼就确立了尊卑关系,礼是等级森严的制度体现,半点不能僭越。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变迁礼逐步的开始平民化,到了今天成了社会大众约定成俗的社交礼仪,但它们都是古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转化。

西方今天的礼仪也是沿袭我们古代的礼仪而来,人类文明进化史其实都是一样的。

《论语》里还有一句关于礼的话如下: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大致意思是:

只有恭敬而没有礼,就会表现为劳倦不安;

只有谨慎而没有礼,就会表现为胆怯懦弱;

只有勇敢而没有礼,就会表现为犯上作乱;

只有直率而没有礼,就会表现为偏激刺人。

孔子认为,君子不仅能做到恭敬、谨慎、勇敢、直率,而且还讲究礼仪。所以,君子所在的地方,就会兴起仁风,百姓不会冷漠无情,社会和谐井然有序。

其实学习礼仪也有很多好处,我大致归纳了下有以下几点:

1.学习社交礼仪有利于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学习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满足走向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2、学习社交礼仪可以提高人文素质:

主要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内在品格和修养,塑造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

3、学习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最后,作者想对大家说,其实不管是学诗学礼学乐,都是很重要的,在任何一个社会里,任何一个国度,只要是一个行走于世间的人,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4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6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8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90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32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9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