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一本经典书籍,作者是美国的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和心理学教授斯图尔特基利,批判性思维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在思考,这本书提供了实用的思考技术和工具。这本书干货很多,我的读后感计划分两篇来写,第一篇的重点是概念,第二篇侧重批判性思维中的误区和技巧。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批判性思维
如果你是一个电影爱好者,常常发现同一部电影,有的专业影评人给出五颗星,有的专业影评人则认为电影一文不值。
如果你是一个潜在购房者,常常发现同一个周期,有的专家说房子要大涨赶快购买,有的专家说房子已经涨不动了可以观望。
如果你是一个好学生,记住了一本功课中的方法、观点和推理,但当面对考试中的思考题时,却尴尬的发现不知道如何进行评价。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甚至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做出自己的评价与决定,一个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全盘接受别人想让你相信的观点和信息,就等于把自主意识让渡给了别人。而批判性思维,就是做出客观评价和理性决定的思考工具,这一切都是从学会提问开始的。
二、两种常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1. 海绵式思维被动的、单纯的大量吸收外部世界知识信息,强调单纯的获取结果,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去冥思苦想,因此轻松快捷。优点是获取信息多,在看到高质量材料时更显成效。缺点是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无从取舍。
2.淘金式思维是指自己掌握主动权,带着问题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决定自己所见所闻价值几何。例如采用淘金式思维读书,仿佛作者就在你对面向你细说原委,而你随时准备与之辩驳,不断提问并思考,质疑作者为何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在书本的页边写批注,提醒自己注意作者推理和论述中存在的问题。时刻和自己的阅读材料互动,目的是批判性地评价所读的材料,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在互动中披沙拣金。
淘金式思维清单:
* 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 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时,我有没有把它记录下来。
* 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
* 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3.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进行系统的评判,具有一套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同时加上在适当时间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意愿。作为一个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主要目标是寻求更好的结论,寻找更好的看法,做出更好的决定。
我们是否接受一个观点或同意别人的意见,取决于我们是否相信别人的论证过程,因此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就是学会提问。关键问题的提出,有助于我们提高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客观评价书评、影评、购物评论,评判一场讲座的水平,更好的做到不盲从盲信。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我们不可能真的对一切都开启批判模式,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我们决定客观评估问题之前,问自己一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筛掉大部分对你而言“假的问题”,那就是:这个问题管我什么事?
三、提问三要素,论题、结论和理由
论题: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划分两类,一类是描述性论题,反应了对世间万物存在形式和秩序的好奇,是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另一类是规定性论题,属于伦理或道德范畴,是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结论:即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当论题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找准结论。
理由:就是指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这些陈述是构建结论可信度的基础。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成型。避免马后炮式的“逆向逻辑”和“反向推理”。我们把理由与结论结合的过程叫做论证。
例如美国非法移民的人数正在急剧下降。研究显示2008-2009年非法移民的人数下降了近100万。
论题:美国非法移民数量正在急剧下降吗?
结论:美国非法移民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理由:2008-2009年非法移民的人数下降了近100万。
四、提问的清单
*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 理由是什么?
*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 推理过程有没有谬误?
* 证据效力如何?
* 有没有替代原因?
*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 为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
*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