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美,往往不在最繁华的闹市区,而是有着浓厚的陈旧气味的地方。在这里,古旧的厂房与新生的创意之间碰撞出文艺的火花四溅。
“红专厂文化创意园”,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128号,英文名叫“Redtory”,是红色“red”和工厂“factory”的结合,充满时尚感,又创意十足。
这里不需要门票,不论是古旧的厂房、斑驳的旧站台,还是各种艺术展览创意小铺、画廊和特色餐厅,都让你深深沉醉其中。
“红砖”? ……“红专”!
小喵以前一直以为这里是叫“红砖厂”,到了园区门口才知道此“专”非彼“砖”。
为什么叫“红专厂”?
这里的前身是“广州鹰金钱食品厂”,就是生产有名的“金奖豆豉鲮鱼”罐头的那家。原来的罐头厂建于1956年,那是一个“又红又专”、精神奋发、意志激昂的年代。
另外一方面,厂区内有很多红色砖材的建筑,因此取用了"砖"字的谐音,用了“红专厂”这样一个特别的名字。
“又红又专”曾几何时是对青年一代和知识分子的要求,今天则成了一个时尚创意园区的名字,历史的传承与断裂,都镌刻于一个名字之中。
现在的红专厂是一个以国际标准定义的集设计、艺术、文化及生活的创意区,是城市CBD中的CAD(艺术中心区)。
一个时代的印记
红专厂前苏式建筑风格的厂房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印记。
广东罐头厂当年是前苏联援助新中国最大的轻工业项目之一,因此这里的建筑也一律采用苏式风格,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底,主楼高耸,回廊缓缓伸展,包含檐部、墙身、勒脚的“三段式”结构等。从中可见建筑与社会意识形态之紧密关联。
园区内街道的命名如炸鱼街、窝炉街、解冻街、冷库街等,以至画廊的名字如铁幕画廊,都颇堪玩味;配合大厂房的钢筋框架、编号数字、破墙,工业时代的粗糙感与当代艺术的时尚感互相冲撞,成为红专厂的特色。
在园区内,经常能看见被保留沿用下来的装置、标识。如一些废旧锅炉、冲床装置变成艺术品,成为园区装饰。
原来厂房的宣传栏依旧用做宣传之用,新的海报粘贴在旧栏上别有一番味道,而禁烟标识则进行了重新描绘,沿用至今。这种保留与细微改造,相比那些将园区全部去旧除新的做法,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看到“月台街”的标识,走到底向左拐,完全想不到这里竟藏着一处旧站台。这就是被人称为“广州小站”的老车站月台。
车站月台上的挂钟,时间永远指向八点十二分,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
斑驳的铁轨沉默不语,不知曾目睹了多少的来来往往、聚聚散散?
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红专厂依然向我们展示着辉煌时代的烙印,向我们述说着一段段历史故事。
新与旧的碰撞
改造为创意园后,厂区的老建筑里增加了不少新元素,就像入口处醒目大型红色货柜、红砖人行道、入口正面的园区Logo,迎接来客,营造了强烈的园区标识。
另外,园区导视用了醒目的黄色作为导视系统的主色。整个园区的导视以"巴士站”作为线索,园区索引做成了巴士总站站牌,醒目,富有玩味。
随处可见的精心设计景观小品,为园区增添了许多文化创意气息。新奇与传统呼应,现代与创新结合,哄托着整个园区,走到每一处都有不同惊喜。
作为广州的艺术中心区,红专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画廊、设计工作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工作室、时尚店铺、创意机构、特色餐厅及咖啡店等的进驻。各种活动的场所就在旧厂房里,里里外外都经过精心装修布置,充满艺术气息。
2009年开业至今,这里已举办了几百个文化艺术展览及活动,我就曾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展场看过北邦的“漂流动物园巡展”、“生命的风景──吴冠中版画作品展”、“飘渺与忘形之间/文凤仪、莫一新双个展”、“墨西哥的印记”等一系列既有内容、又颇具可看性的展览。
园区斑驳围墙上的各种涂鸦,也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
就连这里的喵星人也感染了文艺气息……
园区内还有一个创意集市,都是热爱手工制作的人们自发组成的。游走于创意市集,在由原本的宿舍楼改造的精品店中流连,从艺术精品、陶艺制作体验,再到街边各式各样的创意小玩意,一应俱全,且很具广州特色,从街头走至街尾,恰似走在时光隧道,穿梭在不同年代。
创意元素的渗透,新与旧的碰撞,让红专厂沉睡的建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特色小铺逐个数
红专厂有很多特色小铺和别具风情的餐厅、咖啡馆,带着各自对艺术的理解和诠释,融成了园区的一角风景。
360°店 (红专厂F13栋)
是《Design360°观念与设计杂志》创办人、著名平面设计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王绍强建立的创意生活商店。
从书、明信片,到多肉,从复古LOMO相机,到手工服饰,从卡通印章,到铁铸茶壶。在弥漫各种设计氛围的气息下,是很适合在那呆上一个休闲的下午。
铁幕吧(制罐街F11号)
铁幕吧的名字来源于丘吉尔那一句铁幕“名言”,也来源于它黑铁铸造的桌椅。走进铁幕吧,彷如置身于都市之外,充满历史感的屋顶与整齐的餐桌还有色彩斑斓的吧台浑然一体,透过一块巨型玻璃看到一棵扎跟在墙上的树,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苏式建筑特有的高高的屋顶,流金般的阳光从三五透明屋瓦中洒下来。柔和的灯光,红色的砖墙,淡淡的音乐,红酒杯间交织出五颜六色的亮光。
“蚁工房” (红专厂F3栋)
以哈雷摩托为主题的私房菜馆——蚁工房,前身是机修房。餐厅一边是荷塘,月色荷花与天光云影共徘徊;另一边却是生猛得可以落地就轰鸣着跑的哈雷摩托,沉默地停驻在冷色灯光之下。
这样两幅风马牛不相及的画面被扯到一起,全因餐厅两位主理大哥的多重身份,既是设计师,又是哈雷车手,更是“为食猫”。
浮阁艺术咖啡空间 (红专厂F16栋)
走进浮阁咖啡厅,红色的瓦砖外墙,偌大的半落地玻璃窗,婆娑树影的景致,何谓文艺至极点,在这里可见一斑。店内靠近窗边的木质书柜,垂吊下来的工业电灯,笨拙庞大的放映机都是以往红专厂遗留下来的物件。
墙身四周挂满店主Mani心仪的图片,大厅与内堂过道处也摆满了Mani从各地海淘回来的有趣装饰品,艺术在她看来,犹如生活般自然与不可缺少。蒲帘垂立、光影绿动,吴冠中名画复刻版、泥雕瓷器、还有古董式钟摆,让人走进被艺术渲染的往日时光。
黑胶时光咖啡(制罐街E2栋)
黑胶时光咖啡店是一家以摄影为主题的咖啡厅,一走进黑胶就能看见一个别致的吧台,旁边有一台特别放置的古老唱片机。
窗外古树葱郁,几缸浮游植物青翠绽立,在小院里晒太阳也是极好的。
知道分子(制罐街F1栋)
“知道分子”这样一家餐厅足以吸引有文艺小资情怀的吃货。户外庭院里绿树成荫,马车轮式的餐桌椅散布其间,让人赏心悦目。外有清新户外庭院吸引文艺青年,内有不同层次空间安放知道分子的聊天快感。以粤菜为主,出品精致健康。
花半间景观概念餐厅(F13/B铺)
琵琶遮面最是倾人城。餐厅定义为景观概念餐厅,养生和新鲜的食材成为了花半间的饮食宗旨。主打新概念粤菜,清淡口味为主,美在将山水景观融入环境中,融入菜品中。气氛清雅宁静,菜品赏心悦目,是游玩拍照后吃饭的好去处。
榕意中国菜馆Ease(B1B栋)
主打的是创新川菜,从装修到菜式的出品都透露着淡淡的小清新,简单雅致的川菜。菜肴卖相很好,味道也不错。有几个特色的菜式值得推荐,软绵甜蜜的蓝莓山药和传统的四川酸菜鱼、口水鸡,凉面也很不错。可能分量有点少,所以整体价格显得稍贵。酸菜鱼很滑,味道处理的很到位,喜欢吃辣又追求环境的朋友可以去试一试。
北有“798”,南有红专厂。
然而,广州城中这片来之不易的文化地标,从诞生之日起,就经历着风雨飘摇。位于广州国际金融城二期规划范围内的广州红专厂2013年首度传出拆迁风波,后来经政协常委孟浩等人介入,才暂时搁浅。而“部分保留、部分开发”的字眼,让红专厂能否扭转命运至今犹未可知。也许有一天,这里会从广州的地图上永远消失。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遗存,保护这些老厂房,也是向即将远去的工业文明致敬,是维系城市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在红专厂这样一个地段,与目前的文化产业的平均产出有较大的差距,而土地的拥有者总是希望能利益最大化。
但是在这样一座偌大的城市里,除了“产出”,就不能保留些情怀和温度么?
作者介绍:
魔小喵,一只爱旅行的猫,和你分享有温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
微博:@魔小喵旅行记
魔旅行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浏览更多魔小喵的文章,请关注“魔旅行”同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搜狐号、网易号,“魔小喵旅行记"同名新浪微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