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罗翔老师的一段视频,看后被其中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从马里亚纳海沟到珠穆朗玛峰,而是知道和做到。”
是啊,把我们知道的看似简单轻松的事情,真正落到实处做到,或者认为不好的事情不去做,看似容易做到“不去做“,难度不低于九天揽月,五洋捉鳖。
不是吗?当我们每天有觉知,回观一下自己一天中有多少知道但做不到的事情,会使我们吓一跳,“知道——做到”确实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从早晨说起,一天之计在于晨,晨间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且能坚持晨练的?寥寥无几不是吗?
我们知道早餐很重要,“早餐要吃好”,要营养均衡,胃肠道经过一夜的蠕动,已经排空,胆囊经过一夜的浓缩,需要释放胆汁,因此早上要讲究膳食均衡,食物中要涵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可是不吃早餐的大有人在,起床晚了,没时间做,也没时间吃,长此以往,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尤其是对胰腺的伤害非常严重。
“午餐要吃饱”,所谓的“饱”是说中午可以多吃些主食,比如米饭、馒头、面条、适量吃些蔬菜,牛肉,或鸡肉或鱼虾等高蛋白食物,保证下午工作时的能量供给。有人因为晚上常有应酬,他不吃午餐,等着晚上这顿饭。长时间这样,身体不出毛病才怪呢。
“晚餐要吃少”,就是晚饭可以吃八成饱,吃太多会导致腹胀,消化不良。可是晚上人们往往认为可以轻松轻松,聚聚餐,会会友,酒肉菜饭一股脑吃进肚里,撑得不要不要的,饭后不活动,各种富贵病都找上门了。
再有就是熬夜,都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现在刷剧、夜生活、各种应酬,使人睡觉越来越晚,还有不少人“失眠”,睡得越晚,越容易失眠。长时间如此,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差。
还有,我们知道读书学习有益于改变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可是有多少人每天能拿起书本读几页书?各种琐事充斥在生活中,或拔不出手脚,或麻木昏沉;还有的无所事事,或沉迷于手机,或围在麻将桌前,将大好时光消磨,不思不省,浑浑噩噩。
凡人如此,你说人家苏东坡是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大家”,并且医学、饮食、天文、地理皆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全能,是中国文化史上名副其实的“全能冠军”,是不是已经做到了“知道——做到”零距离了呢,也不是呢,他也有“知道——做到”的距离。
话说苏东坡在瓜州任职的时候,他和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是无所不谈的忘年之交,他俩经常在一起参禅论道。
有一天苏东坡打禅静坐之后,突然有了灵感,好像有所感悟。于是便写了一首五言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自感得意,认为这首颇具修持工夫的诗作,如果让佛印禅师看到,一定会大加赞赏,就赶紧派书童过江,专程送给佛印禅师去欣赏印证。
佛印禅师从书童手中接过他的大作,撇嘴笑了笑。拿笔在诗后批了两个大字,叫书童带了回去。苏东坡见到书童,以为佛印禅师会赞赏自己的修行境界,他迫不及待地打开诗作,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上面居然写着“放屁”两个大字。
苏东坡看到气不打一处来 ,心想:什么好朋友?什么忘年之交,不称赞我的诗作也就罢了,居然还骂我“放屁”。于是决定立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禅师理论一番。船很快就到了金山寺 ,没想到佛印禅师在岸边已经恭候他多时了。苏东坡见到他,大声质问道:老和尚,你是我的忘年之交,我的诗作,我的修为,你不称赞也就罢了,怎么还要恶语伤人?佛印禅师镇定自若地反问他说:我骂你什么啦?于是苏东坡把诗作上批的“放屁”两个大字拿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见此哈哈大笑说:哦,是这样,你在诗作中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看到“放屁”两个字就打过江来了呢?此时,苏东坡的脸是青一阵白一阵。站立许久,终于恍然大悟,感悟到自己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真不小,觉得羞愧难当。
苏轼尚且如此,你说,修行的路是否“路漫漫其修远兮”?
人,为什么做不到知行合一?往往我们说,知道的事情,按说都应该能做到的,可是由于人的惯性,多年养成的习惯难以改变;还有就是怠于惰性,懒得改变自己,愿意待在舒适区;还有……
我们明白了知道”和“做到”中间有距离,每个人对待一件事的距离肯定不同,距离的远和近,决定了一件事情做出来的效果,假如你知道10分,你只做到了1分,别人知道10分,做到了9分,那你俩比起来,是不是就天差地别了。
人生最难的境界就是知行合一,知道的道理往往只是了解一些皮毛,落实不到行动上,就不能服务于我们的人生,有时反而会成为人生的羁绊。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知的同时还要达到行的境界。
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要真知,真正的知是能够将道理融化在自己潜意识中,发自内心的认同这个观点。”因“真”而“致”,体会那些真正能作用于人生的道理,慢慢地去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因这些道理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