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清晨,5点左右,自然醒。也都会在整5点微信上收到父亲发来的早起打卡图片。自从6月12日开始了第一次晨跑,想想唯有自律,才能克服一种惰性。醒来后,先稍缓下刚复苏的身体,调整一下混沌的思绪,然后,拉开窗帘,看看屋外的天气,只要不下雨,深吸一口气,先洗漱,然后换上运动衣。到楼下,在店铺的“大力旋转”上烧上一壶水,稍稍冷却后,喝上一杯水,滋润一下身体,带上耳机,打开QQ音乐,同时选择咕咚APP的跑步模式,走出屋外。
乡村的空气,四周弥漫着植物的清新,空旷的环境,偶有人车的交替。心里设定一段固定的距离,6公里,也暗暗给自己一点鼓励,脚步的方向选择一条通往里洪村的乡道,那条路,宽窄有别,平整干净,绿荫间隔,各道其行。
路,真实的踩在脚下,耳边,伴随着耳机里释放出来的动感节奏,略感疲倦的身体,渐渐活跃。脚步的频率,慢慢加快。身体略感发热后,缓缓迈开脚步,向前慢跑。耳边,听闻呼呼的风声,意识,专注着自己的身体。尽量挺直背脊,同时偶尔扭动一下僵硬的脖子。长时间懈怠的身体,筋肉酸软,浑身使不上劲。跑了一段距离,心跳慢慢加速,呼吸骤然急促,压迫着头部的血液流动。于是,着眼百米外的一个目标物,让脚步在那里替换了走路,没有停。一路挥动双臂,顺时调整呼吸,直到略感舒适,然后,再次迈开脚步,向前加快速度,“咕咚”传来了第一次的报数语音,过7分钟有余。
之后,依然用跑一段走一段的方式去往目的地,跑与走距离长短的间隔交替根据自己身体的感知和呼吸的频率,毕竟,运动的强度,终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第二次语音响起,时间定格在6分半以内,第三公里,脚步停在了里洪村的一个亭子里,时间,依然没有再过7分钟……
暂停了“咕咚”APP,脚步来回走动,调整呼吸,拉伸一下全身的肌肉,略感舒适后,转身往来的方向跑去……
回到住处,一来一回,6公里,平均时速6分30秒左右。回顾前几年,运动的方式以骑行为主,有段时间也会偶尔在运河边持续5-6公里的慢跑。那时,咕咚软件的记录,平均每公里的时速也在6分半左右,而身体的感受,却没有如今这般身心愉悦,大汗淋漓过后,对跑步的过程也有了一种重新的认识。
日常的跑步,是一种运动方式,却未必要有固定的模式。一个人的节奏,或持续奔跑,或边跑边走,量力而行,自由调节,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终究对个人的身心有益。而如果以时间来区别不同方式跑步的结果,持续跑步的人也未必会比边跑边走的人更快的到达终点站。如同创业的过程,只要不停止自我成长的行动力,快慢交替或许会比持续不停更容易判断自己方向的准确性,也更容易坚持长期目标的一种坚定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