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之学,即应变之学。——Maanen&Schein
2014年9月,入职刚1年,由于同事的调岗,我突然被告知要顶上2个班的《大学生生涯导航课》,每个班16周共32学时。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正要推辞时,领导的一句“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让我硬着头皮接下了这门课。
于是,读书、听网课、听其他老师的课,备课成了我工作的又一条主线,鬼知道那16周经历了什么,全新的领域,面对120人现学现卖,就这样愣是把一学期的课撑了下来。由于自己的学习不够系统和深入,课堂的呈现自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反映一般,留给他们最深的印象只是我对这门大家都不太重视的文素课的态度。而我最大的感受:教就是最好的学!
2015年1月,学校组织的为期6天的《生涯规划基础理论》和《生涯辅导工具》的培训,让我算是真正踏入了生涯规划的门,贾杰老师清晰的逻辑,犀利的语言让人印象深刻,也是这次培训让我知道了生涯规划的基本轮廓,果断报了贾老师网络课程系统学习(目前仍在学习中)。再后来,知道了新精英,知道了古典老师,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惊叹古典老师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于是,照猫画虎,把一些有趣的案例和工具融入了2015新一年的《生涯导航课》中,将课程内容汇集在学生自己绘制的“写给未来的自己”的生涯手札之中,不一样的课堂呈现受到了这一级学生的欢迎,我也大受鼓舞。可是我知道有些时候趣味有余深度不足,往往在活动总结时容易被学生带跑,自己呈现出基础知识不扎实、课堂呈现力较弱、引导力的不足三大硬伤。
2016年9月,即将第三次上课,针对以上三个痛点,我决定花3个月的时间围绕三个主题去解决和检验。9月夯实基础知识,10月学习游戏化思维,11月学习引导技术。9月将跟橙子学院的小伙伴一起起航,专注橙长,Let's go!
我计划在这30天之内分三个阶段对生涯发展基础理论部分进行系统复习和输出:
第一阶段(1-15天)每天复习一个知识点的网课内容,输出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D1:生涯规划概述
D2:特质因素论
D3:生涯发展理论
D4: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
D5:社会学习理论
D6:CIP理论
D7: SCCT
D8~D9:兴趣探索
D10~D11性格探索
D12~D13技能探索
D14~D15价值观探索
第二阶段(16-23天)重读《生涯咨询与辅导》3~10章,每天一章,输出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或者完善第一阶段相关导图
D16:ch3霍兰德的类型论
D17:ch4生涯发展理论
D18: ch5社会学习理论
D19:ch6生涯建构系统
D20:ch7故事叙说取向的生涯咨询
D21:ch8生涯决定理论
D22:ch9认知信息加工模式
D23:ch10新兴之生涯理论取向
第三阶段(24-30天)整合前两个阶段的内容,优化课程内容,备前2节《大学生生涯导航课程》,并请教导师/小伙伴指导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