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死亡是一个瞬间,其实不然,死亡是一个过程。在这本《沉睡的人鱼之家》中,东野圭吾向我们解释了“脑死”这一概念:在心跳停止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脑死判定才能断定真的死亡。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脑死之人心跳并未停止该如何处理。如果像对待普通死者一样器官移植,火葬,可能使她遭受到真正的痛苦;如果像对待活人一样,他是不会给你任何反应,与死人又无异。这是多么的震撼,绝望的守护、遥远的念想、无尽的挣扎,多么令人窒息的字眼!
故事一开始,一个名叫瑞穗的小女孩意外溺水,可在被救上来之后,她却成为了一个脑死之人,因为她心跳并未停止,甚至身体还在生长!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女孩已经死了,但只有她的家人们,母亲、父亲、外婆、弟弟依旧还像照顾正常人一样照顾她,即使他们不能从瑞穗身上得到一点反应与回报,她看起来就像睡着了一样,永无止境的睡下去……
直到瑞穗爸爸的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技术,一种很高端也很难说清的技术,大体上就是将一些仪器的、电线接在瑞穗的皮肤上,控制指令发出后,电流刺激肌肉然后完成动作。因为这些,家人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让瑞穗康复的希望,但这些看似康复在即的样子也只能永远是“看上去”了。虽然瑞穗身体在成长,保留呼吸,在电流刺激下会笑会动,但她永远也不会醒来了。在母亲熏子眼中,瑞穗是个可爱的宝贝,但在别人眼里却是个害人的怪物,因为实际上她已经死了。可以说母亲是用这种科技强行把女儿留在身边,也许这只是一个母亲的本能吧。从这一层上看,如果推理小说一定会有死亡,那么这本书说触及的或许就是最残忍、最令人绝望的一种情境了。
对待生命究竟该采取何种态度?是应该竭尽所能的挽留,还是让它通过器官捐赠来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个问题永远没有正解,这本书从开头到结尾我都无比的希望瑞穗能醒过来,让那么多为她努力的人欣喜。母亲熏子的爱,无论何时都如此的坚韧执着,从未减少过一分一毫。“即使世界陷入癫狂,我也依然有要守护的东西”这就是母爱的坚强。书的最后,熏子明白了,也许让瑞穗来选择,她会选择帮助他人,所以最终结果是将器官捐赠并拯救了一位男孩,这又是本书温暖的地方,瑞穗活下来了,用另一种方式。生命很脆弱,简直不堪一击,但是,生死之间,唯爱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