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原来腊八节还是这么讲究的节日,我还真是第一次了解。我们东北有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所以用比较有黏性的黄米,把下巴粘上,这样就不会冻坏了,虽说比较狠了点,但东北的温度-33度,怎么样?够可怕的吧,如果不吃黄米饭,还会很担心这下巴呢!
世世代代古老相传的腊八节又到了,吃黄米饭是我们当地的风俗,熬煮是我们的期待。每年的腊八粥都是妈妈熬煮的,今年我也在家里面亲自熬煮腊八粥,犒劳一下可爱的家人们。
早上起来,我就向妈妈讨教了一番,妈妈告诉我做黄米饭的来龙去脉,并且愿意亲自为我保驾护航,我还顾虑什么呢?下刀山火海我都不怕了。说干就干,首先把大豆泡上,这样更容易熟,然后把黄米清洗干净,把盆中漂浮起来的杂物清除干净后,用清水浸泡备用。终于到了十点钟,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今天的工作。我先把红色的大豆放进锅里,放上水,打开中火,红色的大豆在水中漂浮着,水也成了红色,红堂堂的蛮好看的。妈妈告诉我,千万不要把豆子煮的时间过长,豆子张开了嘴都笑开了花,这样就不好吃了。不一会,豆子就煮好了,恰到好处!
接下来就是熬煮黄米饭了,首先放大半锅清水,水烧开后把大黄米放到锅里烫一下,也就是人们说的浆一浆,这样熬制的黄米饭就更柔软更肉透。黄米下锅了,水慢慢地开了,妈妈告诉我,这时候要不停地搅拌,防止糊锅。这招还真管用。沸腾的水和黄米一起翻滚沉浮,泛黄中透着亮,飘着香味。米浆好后,转为小火,所谓的微火,慢慢熬制,多加搅动,渐渐熟了,再把先前煮熟的大豆一起放入,焖制熟透,这样就大功告成了。有我老妈的指导,老妈的精湛厨艺,我一点没费吹灰之力啊!一锅热气腾腾,香气逼人的黄米饭就这样做好了。
“好了,大家可以吃饭了” ,随着我的一声吆喝,黄米饭上桌了!家人们围坐在桌子上,一边品味着我做的黄米饭,一边聊着天,把一天辛苦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看着大家其乐融融的样子,幸福感洋溢在我的脸上,甜蜜到我的心里。
腊八节的传说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但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然后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于是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的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