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羁绊:用心理学改写人生脚本》
“潜意识”一词由弗洛伊德提出,指的是我们的意识觉察不到的认知、情绪和愿望。其实我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有潜意识的作用。
没有边界感,也是在企图构建共生,这也是共生心理的延续。比如过分依赖一个人、不会做选择、害怕做选择,以及面对选择时想象出一位权威来替代自己。
那我们的命运是什么?我想命运就是无数种关系的编织体。与人的关系、与事物的关系,反复纠缠,就成了一个人所谓的命运。 我们论述这些关系,也是为了能够看见它。看见即疗愈,看见它,它就被我们的意识捕捉到了,我们就有了对它的掌控,我们的关系也会因此得以改变,从而最终更好地活出自己、成为自己。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说:“母子关系指向亲密,寓意融合;父子关系指向疏离,寓意规则。”我们在成年之后与他人建立情感关系的能力就来自和母亲的关系。 关系往往具有“镜映”的作用,特别是那些深刻的关系。
有两种关系最能透彻、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一个是情感关系,一个是母子关系。
一个人的内部感受,对人、事、物的情绪情感往往与他和母亲的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一个人的情绪底色就来自他与母亲的关系。而一个人的外部能力,如社会协作、竞争的能力往往与他和父亲的关系密切相关。
记得不久前,短视频博主papi酱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对自己,以及自己拥有的关系进行了一个重要性的排序,她是这样排序的:自己、爱人、孩子、父母、其他。这样的排序其实与我们整本书倡导的“先活出自己的理念”是一致的,我想这也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母亲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三岁之前,给予其积极的回应、爱与关注,这会让孩子的自我变得开放和积极,他会觉得自己是受欢迎的,是被爱的。 三岁之后,父亲的功能就要明显地体现出来。父亲要多和孩子玩耍,让孩子喜欢自己,使其逐渐把注意力从母亲那里转移过来,觉得外面很精彩,他要去外面和小伙伴一起玩,他要和爸爸一起出去。
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做事,他们的精力、能量就没有办法向外释放,所以这股能量只好跟自己纠缠。所谓的心理内耗就是如此,久而久之,个体的身体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荣格曾说过:“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潜意识的巨大力量,不过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当潜意识被觉知,被意识化,命运就被改写了。”
如果在这种关系模式下,我们不开心、不快乐,而关系中的另一方也不开心、不快乐,那我们就要打破这种模式,方法就是敞开自己的内心,去接纳更多的关系模式。具体的做法就是去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去认识以前不想认识的人、去构建以前未曾构建的关系,这样就会产生新的关系经验,就会触发自我的改变。
一个人经常说的话,也许就会成为他的自我实现预言,成为他的命运。早一点觉知到、找到自己的自我实现预言,破除它们,人生才会有改变的可能。 你每天说的话,特别是你经常说的那些话,就是你对生活的期待。有一句名言叫作:“你说的话,正在塑造你”,所以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经常说的那些话,发出了怎样的预判和期待。
心理不健康的人很难赚到钱
攻击性是人的基本动力,攻击性越是得以彰显,心理就越健康,而赚钱就是攻击性的一种升华,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赚钱有益心理健康。 一个敢于表达情绪、敢爱敢恨、做选择干脆利落的人,与他人的合作会更加顺畅,也更能抓住机会赚到钱。同时,这些人的心理也会更加健康,人际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赚不到钱,可能是潜意识在抑制赚钱的能力 抑制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从内心深处认为某种行为的结果不好时,我们的潜意识就会启动这种防御机制,抑制这种行为结果的达成。
赚钱往往需要竞争。惧怕竞争的人往往不参与或者退出竞争,一味地妥协和让步,自然也就很难赚到钱。
因为内心自卑,所以不敢和别人竞争,从而认为谈钱会伤感情
碗里总是留一点,往往是不自信的表现
心理边界也与一个人的自我有关,自我强大的人的心理边界会很清晰,不会轻易被外界的人和事影响。这样的人能为自己做决定,懂得拒绝别人,也不容易伤感。
而一个舍不得扔东西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了这些东西之上,这在心理学上属于一种情感“外溢”,也是一种边界不清的表现。
看见即疗愈,觉知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能够松动固化下来的自我,这是我们贯穿整本书的思想。
你觉得别人都在看你,可能是你的自卑感在作祟
自卑的人,从小和父母建立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监督和被监督、管理和被管理、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因此他们做任何事情,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看,所以会小心翼翼。
不卑不亢地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喜欢抱怨的人往往内心很自卑
喜欢抱怨的人总想被别人无条件地拯救
对于外向的人来说,社交是一种“充电”,他们能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能量;而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社交就是一种损耗,因为他们的能量主要从独处中获得。
常见的被动攻击行为包括:莫名其妙地犯错、拖延、不配合,或者在关系中做“道德好人”,让对方感到愧疚等。
所以你要注意、留心身边那些压抑自己、从不表达愤怒的人(也许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要帮助他们(或自己)意识到,这样做并不会平息愤怒,相反还会影响工作和生活,悄无声息地破坏关系。
“老实人”是一个贬义词吗?我们暂且不论这一点,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老实人确实是没有活力的,在我们看来比较无趣,因为他们压抑了人性的基本动力,这个动力就是攻击性。而攻击性是活力、创造力的来源,如果全人类都没有了攻击性,那是不可想象的。
太容易被感动的人,小时候往往很缺爱
很多时候太容易被感动的人,往往潜意识里都有一些痛苦的经验,那些经验被他看到的场景唤醒了。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小孩,那就是我们年幼时的自己。如果年幼时的自己是缺爱、等待被爱的,有很多愿望没有被实现,那我们在回望自己时,就会被感动,就会哭泣。
所以,太容易被感动的人,应该多一份觉察力,在一些重大的选择面前,提醒自己不要感情用事,不要被情绪裹挟,多一份觉知和冷静,才能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固执的人,其人格是僵硬的,自我是虚弱的,内心是自卑的。他会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等同于自我;观点、看法被认可、被积极评价,自我感觉就会良好,反之就会痛苦,他就会反驳、争辩、斤斤计较。 心理健康的人是灵活的,是松动的,他们不会固执己见,而是开放的,可以接纳不同的意见。
固执的人,和别人离得太远
所以在关系中,如果有人经常否定你,如果你一味地接受他的否定,你就会失去自我,变得压抑和没有活力,身心都受到伤害。
如果你在成年后的关系中又遇到了这样的人,那我建议你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边界,坚定地让对方意识到你的情绪和态度,让对方尊重你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不好惹”的人心理更健康
既要学会合理地麻烦别人,也要懂得拒绝别人
我们之前提到过,向自己表达怨气的做法在心理学上叫作自我攻击,过度的自我攻击就会导致抑郁。
先让自己变得充盈和丰富,再去给予别人,这才符合客观规律,即要给予,你自己首先不能匮乏。 如果你本身是匮乏的,那给予就会让你产生付出感,这种付出感会转化为你的道德优越感,进而激发出对方的内疚感。这是对自己和别人最大的不尊重,也是对你们关系最大的破坏。
真实地活出你自己,敢爱敢恨、敢自私
会玩、会娱乐的人,更有热情 工作、学习、吃喝玩乐,基本上是一个进入社会的成年人的生活全貌。娱乐在其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给一个人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会玩、会娱乐的人,身体更加放松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改变心理状态,可以从改变身体状态入手,比如去运动,去健身,去娱乐,去玩耍。先不要特别在意心理状态,而是去给身体一个刺激、一个改变,让它变得开放,久而久之,你的心理状态也一定会得到改变。
世上只有一个你,所以要看见自己、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