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周遭呼朋引伴一起读书的信息也铺天盖地。4月23日是全民读书节,3月28日-3月31日是南京书展,每日上下班搭乘地铁,地铁车厢里满眼春天与读书的文字、图片……
这个春天,相比往年,我读书并不多,但是,每每置身如上的氛围,经不住周遭这么多信息的提醒,也常会不由自主想起关于读书的一些感受。
【其一:书使人放松。】
总有人抱怨,不是自己不想读书,着实是无法读书。每日里工作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回到家后,心再不能安静下来,故不是自己不想读,而是自己不能读。
面对自己,我也曾有过这样的自我安慰;面对他人,我也曾有过如此的强势解读,但是,后来才发现,此其实只是自己还不得读书其法、其妙所致。因为读书与静心,两者是相辅相存的关系。静心可以读书,反之,读书可以静心。即便是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开卷则心静。读书愈久,感受愈深。所以,当年会以“北平之大不能容我一张书桌”之说来形容局势之动荡,民族存亡之危急,意指主观要努力,但是客观不允许。
古人所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盖指此意。
【其二:书令人沉潜。】
书除了具有让人心静的力量,还能令人沉潜。是沉潜,非沉沦。暑假里,躺在蟹塘的二楼上,回味刚读罢的书,其感受犹如被蟹塘的水包围,凝重的肉体已经撞破经典编织而就的网。沉入文化的怀抱,犹如幼时在妈妈的怀抱里,安详、踏实、温暖,徜徉其中,不忍离开。
掩卷起身,则好比从水中抽身,有压力突然变小,以致渐渐没有而产生的说不出的不适与难受。于是,开卷则乐,因为能够沉潜。
【其三:书催人迸发。】
常说读书是吸收,写作是外显,殊不知,读着、读着就可能感受不得不吐的迸发。
周日参与中学新教师面试工作,在候考室为考生宣读面试须知。面试开始后,为不影响考生复习,也像考生一样读书自习。打开一本期刊,到上午面试结束,3个多小时过去,只读了一半文章不到,为什么呢?
因为,读着读着,思想的闸门就仿佛被彻底打开,各种想法奔腾而出,且不吐不快。因为是借来的期刊,所以不便在书的页眉、页脚等空白处勾画、记录,又另取一笔记本 ,专门记录。这些记录在新的一周内,用了整整三个早晨,才被其他文章消化和吸收个大概。
这天上午的阅读,和很多个周六、周日午后的阅读一样, 促灵感迸发,引思想翱翔,使灵魂轻盈。
关于读书,带给人的感受,一定还有很多,且有共性,所以,读书的人,读之越久,气质里相似的地方越多,比如柔软,比如恬静,比如理性,比如坚忍。书使人放松,人学会感恩,感恩瑰丽无比的人类文明,感恩智慧勤奋的前人圣贤;书让人沉潜,人学会理性,学会三思后行,学会审慎待人待事;书催人迸发,人学会恬静,有灿烂之后归于平淡的通透,有规律驱使主观可为的豁达。
春光正好,人生正好,莫负韶华,莫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