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90期“路”专题活动。
回家的路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的春晚,陈红演唱的一首《常回家看看》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那些不能回家陪父母过年的子女们肯定也潸然泪下。回首古代,思乡也是文人骚客永恒不变的主题,李白写的《静夜诗》成为千百年来的绝唱。
我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农村,小学的前四年半都是在村里的小学读的,小学离我家不到一公里的路程,有时候赶时间跑到学校也就两分钟,每天最享受放学以后走回家的路,因为有同学陪伴。
思乡在我身上第一次体现应该叫做想家。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时候,我被父母送到城里姨妈所在的学校读书,因为我的成绩太差了。姨妈家离我家20多公里,虽然城里的学校好一点而且可以接触到新事物,我还是更喜欢家里的自由与洒脱。我基本上每两周回一次家,姨妈每次找2个同学送我到坐车的地方。那个时候村里还没有通公交,我只能坐私人三轮摩托车回家。
在城里上小学还是起到作用的,在小升初的招生考试中,我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鹤壁市第十九中学。其实我也考了城里第七中学的第七名,不知道父母为何让我回来读初中,可能是因为姨妈认识校长吧。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二十分钟的车程承载了太多的喜与苦。最喜欢春天骑车在这条路上,柳枝飘动,燕雀纷飞,呼吸着泥土的芬芳。最讨厌秋收后农民伯伯把玉米粒铺在马路上,晚上骑车摔过几次。
功夫不负吃苦人,初中的时候吃了不少苦,但是成绩一直很好,最后如愿考上了市重点高中。高中在开发区,我家在山城区的郊区,每次回家都要先坐一个小时的快运车到山城区,然后再坐车到镇上,我爸会开三轮车或骑电动车来接我,所以我每半个月回一次家。高考之前我就一直想考个省外的大学,高中时候的成绩不太好,考了两次才考上湖南的一所大学。
真正的思乡要从上大学开始算起,大学我是在益阳读的,研究生我是在重庆读的。这两个地方离家都是千里之遥,基本上都是寒暑假才回家。想起刚上大学的时候,每次买过年回家的票都是一个大工程。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早上5:30起床跑到火车站去买票。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出现智能手机了,而且家里的高铁也通了起来,似乎再也没有出现过买不上票或者人挤人的情况了。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先去了武汉工作后又回到了重庆上班,上班以后回家的机会和时间更少了,乡愁倒是多了起来。回首过去,从小学到工作,回家的路越来越长。人的年龄越大就越想更多的时间陪家人,也就越想回家,有一句老话叫“落叶归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