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火了,张颂文红了,历史证明凡是沉得住气,稳得住神的都会迎来生命的春天!

一杯香茗,几个知己,一段历史,几度回忆!

15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狂飙》大火,主演张颂文爆红。但你知道吗,张颂文在此之前名不见经传。

他三年内面试了上千个剧组都被拒绝。但他没有放弃。他忍受着孤独,而他的坚持也终于给他带来了好运。

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向张颂文一样。隐忍坚持。最后一鸣惊人。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就是其中之一。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但它接纳了汉族文化。

尤其是忽必烈在位时期,大规模实行“汉化”政策。

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一位汉族官吏——刘秉忠。

刘秉忠,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祖籍瑞州。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据史书记载,刘秉忠生来“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

8岁时开始学习,每天读书写字十分刻苦。

13岁时,按规定,他到都元帅府为质子。在这里,他广泛地接触到了蒙古人,了解了蒙古人的习俗和官场风云。

到了17岁,他当上了邢州节度使的令史,每天抄写文案,掌管文书。刘秉忠对于这样生活非常不满意。

他慨叹道:“我家世代为朝廷重用,我却只能当一个小官,实在是家族的耻辱。大丈夫在怀才不遇的时候,就应该隐姓埋名,伺机而动。”

刘秉忠毅然辞去官职,到武安山中隐居起来。

隐居期间,刘秉忠一边耕读,一边关以着国家大事,有一次天宁寺,和虚照禅师谈心,深得虚照禅师的欣赏

刘秉忠也非常佩服虚照禅师的学识。于是决定出家。

need-to-insert-img

在天宁寺,刘秉忠掌管书记。因为而被称为“聪书记”。后来,他游历云中,留居南堂寺。

刘秉忠虽然遁入空门,却壮志不泯。他每天在晨钟暮鼓的闲暇,潜心学习,博览群书。

几年下来,他不仅精通儒家学说和佛教经典。还对《易经》有深入研究。其他如天文、地理、律法、无一不通。

在他27岁那年,他的机会来了,当时忽必烈为了争夺蒙古汗位,招贤纳士。

燕京大庆寺高僧海云禅师邀请刘秉忠一起投靠忽必烈。

刘秉忠到了和林,受到忽必烈的接见。他的雄才大略受到忽必烈的欣赏。很快成为忽必烈得力助手。

蒙哥被立为大汗以后,命忽必烈管辖漠南地区。漠南地广民富,刘秉忠认为这是忽必烈建立基业的良机。

他以古代典章、礼乐、法度和三纲五常为指导思想,融合蒙古统治经验。为忽必烈制定了一幅完整的政治蓝图。

尤其在文化了,他大力提倡汉族文化,主张尊师尊孔,开设学校,进行科举。颁布新历法,修缮史书。

并且说服忽必烈对那些名满天下的饱学之士给予经济上的帮助。

刘秉忠的各项建议,为忽必烈推行汉法,承袭中原帝业,治国安邦打下了基础。刘秉忠也成为元朝举足轻重的著名大臣。

水如天说:刘秉忠从17岁开始潜心学习,27岁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蛰伏十年。就为了有一天能一鸣惊人。

印证了机遇为有准备的人而设这句话。一个人只有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情,才会收获成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