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同利润率的形成对市场价格的作用: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制衡
一般利润率的定义
在劳动的剥削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的生产部门,按照资本的不同有机构成,会有不相同的利润率。在资本有机构成80c+20v,剩余价值为100%时,如果全部不变资本都加入年产品,资本=100所生产的商品的总价值就等于80c+20v+20m=120。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生产部门内这个结果可以发生。但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在所有c和v的比率4:1的地方都发生。因此,在谈到不同资本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时,必须考虑到,商品价值会由于c的固定组成部分和流动组成部分之间的比率不同而不同,并且不同资本的固定组成部分又以不同的速度损耗,从而在相同的时间内会有不等的价值量加入产品。但是,这不怎么影响我们对利润率的研究。不论80c是把价值5、50或80转移到年产品中去,也不论年产品是50c+20v+20m=90,还是80c+20v+20m=120,在所有这些场合,产品的价值都有相同的超过它的成本价格的余额20;并且在所有这些场合,在确定的利润率下,这20都按资本100计算;因此,在所有这些场合,资本的利润率都等于20%。
4:1这样的资本有机构比例是一个假定值,也是不同生产部门有机构成的平均值。因此也可以以此计算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一般利润率。生产价格就是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加权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生产价格以存在着一般利润率为前提;而这个一般利润率,又以每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已经分别转化为同样大的平均率为前提。这些特殊的利润率要从商品的价值引申出来,并且在每个生产部门都等于m/C。这种引申,使一般利润率(进而商品的生产价格),成为一个有意义、有内容的概念。因此,商品的生产价格,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也等于成本价格乘以一般利润率
一般利润率的决定因素
一般利润率取决于下面两个因素:
1.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有机构成,在各个部门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利润率;
2.社会总资本在这些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每个特殊部门,因而有特殊利润资本的相对量。
在第一卷和第二卷我们只是研究了商品的价值。现在成本价格作为这个价值的一部分而分离出来了,由此,使得商品的生产价格作为价值的一个转化形式也发展起来了。
社会劳动生产力在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特殊发展。具有不同的程度,成正比于一定量劳动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或者说,成正比于一定数目的工人在工作日已定的情况下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也就是说,成反比于推动一定量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量。因此,我们把那种同社会平均资本相比,不变资本占的百分比高,而可变资本占的百分比低资本,叫做高构成资本。反之,把那种同社会平均资本相比,不变资本比重小,从而可变资本比重大的资本,叫做低构成资本。最后,我们把那种和社会平均资本有着同样构成资本,叫做平均构成资本。
价值向价格的转化
商品价值,是涉及商品中包含的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总量;生产价格,是涉及有酬劳动加上不以特殊生产部门本身为转移的一定量无酬劳动之和;而其成本价格,只是涉及商品中包含的有酬劳动的量。
商品的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利润,即k+p,这个公式,现在由于p=kp'(p'代表一般利润率)而有了新的定义,即生产价格=k+kp'。如果k=300,p'=15%,生产价格k+kp'就是300+300x15/100=345。
在每个特殊生产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都会在下述各个场合发生量的变动:
1.商品价值不变(也就是说,加入商品生产的所有劳动的量不变),但一般利润率发生了一种不以该部门为转移的变化。
2.一般利润率不变,但或由于该生产部门本身的技术发生了变化,或由于作为形成要素加入该部门不变资本的商品的价值发生了变动使价值发生了变动。
3.上述两种情况共同发生作用。
以五个不同的生产部门来说。按在这五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各个相同的有机构成,如下表所示
如果以上五个资本编制的表中,假定不变资本各以不同的部分加入产品的价值。就会形成如下表:
这五个资本的总和的构成是500=390c+110v,平均构成为100=78c+22v,仍然和以前一样,平均剩余价值也是22。把剩余价值平均分配给Ⅰ-Ⅴ,就会得到
一般利润率的形成使得只有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一个特殊生产部门实际生产的利润或剩余价值,才会同商品出售价格中包含的利润相一致。现在,通常情况下不仅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而且利润和剩余价值,都是实际不同的量。现在,在劳动的剥削程度已定时,一个特殊生产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直接对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的重要程度,反倒不如对社会资本的总平均利润对整个资本家集团高。它对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那个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作为决定因素之一参与平均利润的调节。但这是一个在他所不知道的背后进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他所看不见的,不理解的,实际上也不关心的。现在,在各特殊生产部门内,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不仅是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实际的量的差别,把利润的真正性质和起源即剩余价值完全掩盖起来,这不仅对存心要在这一点上自欺欺人的资本家来说是这样,而且对工人来说也是这样。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定的基础就被巧妙地掩盖起来了。最后,如果在利润单纯由剩余价值转化时,形成利润的商品价值部分,与作为商品成本价格的另一个价值部分相对立,以致对资本家来说,价值概念在这里已经消失,因为他看到的只是总劳动的一部分,而不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总劳动,即他已经在生产资料的形式上支付的部分,因而在他看来,利润是某种存在于商品内在价值以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