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B站看到人大张志伟教授的西方哲学史课程,颇感兴趣,看完之后有一些总结和小小的感悟。所以记录下来。
第一课讲的是智慧的痛苦。
在我看来就是无知者最开心嘛。懂得越多,思考的越多,就会陷入对这个世界的思考而无答案的痛苦漩涡中不能自拔。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的一个科幻小说中的一个片段: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学者聚在一起,是因为出现了一个所谓“救世主”的人。他知晓一切事物。他可以让每个人提一个问题,但是条件是回答后这个提问者就会死。这是人类的一个大灾难,虽然这些科学家的家人都使出浑身解数让他们不要去,但是科学家们仍然不畏生死,一心只为一个答案。当他们听到答案之后那种超脱的感觉,让他们觉得死也值得。也许这就是教授所说的有限的人对无限问题的思考吧。
其实我觉得不仅是科学家学者,还有那种心怀国家甚至世界的人。他们有远大的胸襟和伟大的人格,致力于拯救人类世界,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但是这种也会陷入对世界的无奈,因为你做的永远赶不上他们所破坏的。所以后来我也就慢慢理解叶文洁为什么会想利用三体人来毁灭地球。这也是我这两天看到生灵涂炭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之后最黑暗的想法。
扯远了。
张教授讲的哲学史范围是公元前二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哲学史。最开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刚好我哥看到我在看这个课的时候问了我,我一时语塞,竟想不到任何词来描述他。看完第一课的视频,我可能会对别人说他是介于宗教和科学之间的枢纽,是用有逻辑的语言来解释永恒关怀的一门学科。他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但是又高于所有学科。他是思考,是怀疑,是对人精神和世界的探索。
第一,哲学不等于科学。在十九世纪之前,很多知识有了自己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后他就慢慢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了,形成了自己的新的一门学科。而很多人反驳哲学无用的理由就是哲学不科学。所以在这之前很多哲学家都致力于证明哲学他符合科学。科学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他有客观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哲学是确定什么样的价值趋向。这就有点像公司部门经理交代你怎么做才能给公司盈利,而马云在给整个企业灌输企业精神。一个是现实方面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
第二,哲学使人糊涂。这改自于鲁迅先生的“人生识字糊涂始”。很多人在开始学哲学史的时候弄清楚了这个哲学家的思想那个哲学家的思想,等你都背清楚了之后,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突然你就搞不清楚了,那么,这就是入门了。哲学使人糊涂的本质就是思考。当你思考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那么自然就会变得“糊涂”。也就是我最开始提到的无知者最开心。
第三,无用是为大用。很多人认为哲学没有用,净是些虚的东西。可无用和有用本就是人们定义的。这是相对的东西。就像善与恶。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恶的,那么你能说大家都是恶人吗。当然,教授想表达的意思更多的是哲学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起作用,他影响的是你的思维,你对世界的思考。他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问题,即科学与宗教的平衡问题。
以上三点是大众容易对哲学的一些偏见。同时也宏观地说明了哲学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每个哲学家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难以下定论。
以下是学习哲学的几个注意点:
了解哲学家的问题
熟悉哲学家的术语
沿着哲学家的思路
理解哲学家的思想
我觉得这也就是学习哲学的基本步骤。也就是基本把以前哲学家的路再走一遍。虽然他们的某些东西是错误的,但是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怎么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的是方法而不是结果。最后学以致知,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