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时代,爱极了三毛,一个浪漫灵性热爱旅游的女子,她填词的歌曲“流浪”曾被我反复吟唱,她和她的大胡子丈夫荷西带给我的不仅是异国的风情,还有对爱情的憧憬。曾经效仿她们在沙哈拉大沙漠的白手起家来布置我的小窝居,采一把火红的野花插入花瓶,心情恶劣时也曾采过一丛蒺藜,让平凡而又叛逆的我在桔黄的夜灯下苦读不再味同嚼蜡。
那时尚且年幼的我,是绝对不敢独自流浪的,作文中也不敢出现“长大后希望自己做一个拾荒人”的文字,我写“长大后要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或“做一名优秀的灵魂工程师,桃李芬芳”之类,虽是小小的年纪,我的童年梦想被熏陶的很实际,一个“拾荒人”绝不可能做到浪漫的流浪,因为他要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且不会受到尊重。
话虽如此,但我内心并不排斥拾荒人,童年时的自己就曾在垃圾箱内捡了许多各式各样的粮果纸,拿回家洗干净了,一张张贴在玻璃上,凉干,然后一张张仔细地夹在书里,我的一本书就因为夹了许多糖果纸厚了二倍。学习累了,我把糖果纸展平,对着太阳,看里面幻化出的湖光山色,渴望自己快些长大,游览壮丽山河,体会风土人情。看累了,就把平展的糖果纸放在手心,看它慢慢卷成轴,握紧,就象握住了自己一生的承诺。
那时的我,除了爱三毛、席幕蓉,也爱金庸笔下的武侠。如果纯粹只是流浪,那浪漫就失去了意义。最好是和着江南凄迷的细雨如织,吟着或苍凉阴郁,或婉约含蓄,或典雅凝重的唐诗宋词,与三二个相知友人月下饮酒,再调以柳笛银琶、长剑当舞,低吟浅唱中,流浪,便具有了灵性。
年龄渐长,觉得流浪于己渐行渐远,不容易呵,一个年轻女子独自背着行囊行走在陌生的小城,面对陌生的面孔,接受陌生的微笑,好意的或者居心叵测的,都要自己去揣摩,世风日下,是否劫财劫色,尚不可知。于是,本想好好休假的心情顿感沮丧,只求平安返家。
随旅行社吧,行色匆匆,走马观花,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一天四五个景点,身心俱惫,根本无法体会建筑者的心情,也无法聆听到大自然神秘的言语。而且旅行社安排的多是繁华景点,人头攒动,本想独自观海、赏月、听涛,只可惜,推销旅游纪念品的接踵而至,口干力竭之际,顿有分身乏术之感。
随着时光流逝,心境逐渐平淡为,恋爱结婚,抚育孩童,我也渐退去青涩的外衣,变得从容、淡定,如一颗圆润的珍珠,经过岁月在不经意间柔软而逝的打磨,任千帆过尽不为所动,所感动的是淡淡的雾霭和袅袅的炊烟,以及心上人一声轻呢的呼唤和脚下幼童柔柔糯糯的奶声。
那年三月未央,我带小艺去江南外公家小住,踱在青石板小路上,牵着精灵般的小艺,享受午后慵懒的阳光,再看铜绿的锁、青青的藓、高高的城墙、古老的瓦片、幽长的小巷、拂堤的杨柳,在江南古朴的小镇,停停走走,看沧桑变幻,听时光游转,内心竟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今世为人,木已成舟,如果有来生,希望如三毛所说,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