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部片子,我不太满意。
说来我对于导演周文武贝略有知晓,不过印象可能停留在2012年。记得当时的他担任上海电视台新娱乐频道《新娱乐在线》的制片人。这是一档在上海本地家喻户晓的节目,甚至辐射全国,可以算是中国娱乐资讯“第一品牌”。那年,《新娱乐在线》成功改版,推出形象宣传片,主角是黄晓明,片名叫《我,还是我》。
这部广告片横空出世,一举夺得“金头赏”媒体类广告奖。就在当年看来,的确是让人惊艳之作,短短一分钟把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目光吸引住,导演的确有他独到的能力。
之后听说了他在2014年拍了部“大烂片”,叫《绝命航班》,该片豆瓣评分仅为3.5分,打一星的人更是超过了50%。而最火的影评标题戏谑地便是:如果用弹幕来吐槽,估计屏幕都看不见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去看同一位导演的新片其实是需要勇气的,况且新片与前作主题一样,故事更是没有相差几分,所以上映第一天的下午电影院内只有三个人也是情有可原的。
电影上映的前一天早上,和导演周文武贝在微信上简短地交流,他说上一部电影能够得以给观众看到已是非常不易,各种方面捉襟见肘。所幸这一次预算增加,能够稍稍放开手去做,希望能够在类型差异化上对市场产生刺激。
抛开导演的说法,光从这部电影上来说,片子的故事内容其实非常完整,情节起伏也算到位。否则也不会因此出版同名的小说读物。但不得不提片子的情节构成,有些主次不分,给人一种刚才慢慢沉下去又瞬间提了起来的感觉。片方在宣传海报上写着“科幻巨制”,其实我有些疑问。故事中人心互相的猜忌和人际关系复杂化让我怀疑这难道不是悬疑片?而在影片中,男女感情的发展也令人咋舌。王阳明所饰演的柯林和蒋梦婕饰演的任杏在几分钟之内擦出爱情火花,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患难之中的真爱,反而只有因为这直白的情感而略微作恶。我非常理解导演其实想要融入很多素材,但在最终呈现中显得勉强而又多余。
提到勉强的还有中文配音版本。很不幸在购票时没有看清语言,阴差阳错选择了中文。片方在宣传时说女主角张雨绮提前进组,只为提高自己英语口语水平和发音特意训练,可惜没能看到。不过中文配音的确让人不适,感受很差。可能是台词直接从英语直译过来,有些部分显得不那么自然。甚至因为两种语言语序差异而凸显出违和感。如果是英文版应该没有此等烦恼,不过片子既然放在了国内放映,应当放置些注意力在中文配音上,给国内英语听力欠佳者提供便利。
片中主演张雨绮还算不错,让我找回了《长江七号》那个时候的她。一直没怎么火的“过气”超人布兰登·罗斯中规中矩。其他的演员可能只能已一般来形容,有些太过卖力,有些虚到快断气。
电影《蒸发太平洋》主打特效,不过那个长得像个Flash模型的飞机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我清楚地知道导演内心的那架2020年未来客机,但是概念款永远只像个概念。在机舱外透过窗户拍摄驾驶舱内三个人的那个场景,就像没有渲染一般令人瞠目,好在片中最后那位CEO喷火那幕算是最不错的特效了。
既然情节需要,电影中必然有打斗场面,时间并不长,更不是重头戏。中规中矩。身边坐着的那个观众看到这里开始打起了呼噜,幸好影片最后航母的爆炸声把他给惊醒,否则恐怕整个观影体验要再往下掉。
对于片中绝对的“主角”,那些怪兽名副其实,从专属海报到一幕幕往银幕上趴着流口水,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不过导演倒也没想过让观众喜欢。最初听说有怪兽还保有小小期待,不过看到那么小只的猫也无奈叹了口气。不想看到后面倒也觉得蛮恰当。而在最后的彩蛋里面又出现了一只怪兽猫躲在逃离的直升机上,是打算再拍续作吗?
对于这部电影,其实想说的并不多。如果真的只说电影的话,肯定和占领世界主流宝座的纯外国制作不能相比,但是至少中国有人敢拍科幻电影了,管它是不是中外合拍,也算向前一步。中国科幻片不是缺少好故事,好故事有很多,就算是大刘刘慈欣的《三体》都能推出一个系列片。而关键便在于缺少好导演和好制作。周导相较前作已有成长,至于文章开头导演对我说的那番话,能否对市场产生影响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之后必须努力!
“西边的海风、东南的夜空,眼里的星星、耳边的瓢虫。一个人游泳、不觉得水冻。太平洋,不过是浴缸里的放纵。”
电影让我给好评的必定是音乐部分,尤其是两首主题歌,中文版是由老爹动力火车演绎的《蒸发太平洋》,英文版则是Sebastian Mikael演唱的《Lost in the Pacific》。听说中文版歌词由导演周文武贝亲自创作,可以看出其那颗压抑文青的心跳依旧活跃。歌曲非常不错,如果不去看电影,听听歌是个好选择。
“我在远方,而诗又在哪里。”
中国科幻电影的诗快来了。
胡图图 2016.01.29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