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剧场看过昆曲,我深感看戏应该看现场版的。如果在电视或电脑上看,也许我正在吃东西,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半天不知道唱的啥,八成会转台。又可能我只关注了剧情,演员的着装和身段还有装扮,压根就没注意,剧情的缓慢让我不耐烦。比较起来,京剧要好懂些,因为普通话的普及。而昆曲,又名“昆山腔”,混着吴语,现在的江浙人说话都不一定能听懂,更别说有些昆曲是由精英知识分子文人剧作家所创作,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我们所知道的汤显祖、李渔、孔尚任等。所以,听昆曲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看字幕,也影响了看戏的效果。现场版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些不足,环境单纯,身边坐的全是看戏的人,周围的人全神贯注也会感染到你。婉转悠扬的笛声一起,昆曲演员出场,精美的服饰,精致的妆容,曼妙的身段,华丽的 “水磨”唱腔,瞬间把你带入全方位的昆曲世界,即使听不大懂,偶尔看下字幕,结合舞台上演员的现场演绎,你会生怕错过每一个小细节,连如厕都可以暂时忘记。
我和昆曲的结缘很偶然也很喜剧,可追溯到2011年5月,那时到上海已有半年的时间,对人民广场已经很熟悉,但从来没进过上海大剧院,要走进艺术的殿堂,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可巧就看见外面一幅很大的海报,“2011全国昆曲优秀中青年演员展演周”。之前听说过昆曲,因为2001年申遗成功后曾听过宣传,2011年的展演周大概是庆祝申遗十年。好奇的去看了下票价,最低居然只要四十块钱,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昆曲这种阳春白雪的艺术票价居然这么便宜,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张票。
开演当日,我记得是星期天,虽然只是小剧场,但是买票的人也少到出乎意料。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有很多年轻人来捧场。四十元的票坐的是二层楼厢,空了很多座位,一层堂厢也剩下不少位置。坐我旁边的大姐看起来四五十岁,头发有些白了,一开口居然带着外国人的腔调,她自我介绍说是日本人,但喜欢昆曲,而且汉语也说的很流利,我有些吃惊,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总是超出我们的想象。
距离开场还有五分钟,一楼仍空了大部分座位,工作人员很好心的把二楼工作人员全部邀到一楼就座,我幸运的坐到了第五排,旁边是个年轻帅哥,拿着MP5在放昆曲的视频。当时的节目单如下:“1.《天下乐·嫁妹》:唐钟馗因貌丑被黜,愤而自戕,杜平为之埋骨。钟馗感其风义,并践前约,乃亲率众鬼卒备以笙箫鼓乐、琴剑书箱等,将其妹送往杜家,为其完婚。2.《牡丹亭·问路》:园丁郭橐驼四处找寻主人柳梦梅,途中适遇梅花观童仆癞头鼋。问询之下,始知柳梦梅、杜丽娘下落。3.《玉簪记·偷诗》:书生潘必正得遇女贞观道姑陈妙常,深为爱慕。妙常虽属意于必正,却无法表明心迹,遂填《西江月》一词。必正适至,持词面质。妙常无可辩解,乃订白首之约。4.《白罗衫·看状》 (中国昆曲博物馆演出):徐继祖进士及第后,除授按察御史。放告日,苏云持状来告,所告徐能竟与其父同名。细察状词,大生疑惑,因向奶公询问。奶公详述徐能杀人谋妻诸事,继祖始知个人生世,决计捉拿养父。5.《三战张月娥》:张月娥因父母为奸臣所害,占山为寇,伺机报仇。呼延灼押粮路过红桃山,双方交战,粮草被劫。后林冲、关胜定下三马连环之计,月娥败北,遂归顺梁山。”
由于距离舞台比较近,台上演员的衣服和妆容看得很清楚,当时只觉得昆曲中的服饰看起来非常精致,淡雅中彰显高贵,清丽柔和中彰显端庄,套用一句很俗的话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还有那优雅婉转悠长的“水磨腔”,听起来耳朵是种享受,特别是在儿女情长缠绵悱恻的表现上效果尤其好,用昆曲来唱情话应该是没语言能比得上了。所以当时我就对《玉簪记》印象尤其深刻。后来2014年在蓉城又有幸看到精华版《长生殿》,更加深了对昆曲的这个印象。
“水磨腔,笛声悠扬;长生殿,华丽开场。李隆基,爱江山更爱美人,杨玉环无奈何慷慨捐生。纵然是你侬我侬,情深意重,敌不过江山社稷,流水向东”,这是当时看完昆曲版的《长生殿》之后写下的文字。精简版的戏分为八出:定情,权哄,絮阁,进果,密誓,合围,惊变,埋玉。我最喜欢的依然是“定情”,“密誓”和“埋玉”。舞台上的唐明皇深情款款,绵绵情意刚好用那细腻软糯的水磨腔完美诠释,加上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柔情,台下的人完全都能感觉到。痛失杨贵妃后那种“离开了你我怎么过”的悔恨与深情,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说句比较夸张的话,小年轻完全可以在昆曲中学习如何谈恋爱。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演出门票只花了九块九,因为是全国文化艺术进社区的活动。也许是因为便宜,或者成都人民喜欢凑热闹,剧场的人倒是坐满了。
最近的一次进剧院观看昆曲则是在2016年,这次的票价280元一张,可以看上将近十场电影了,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去看。有了前两次的现场体验,我觉得这钱花得值,演出剧目是苏州昆剧院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我对白先勇的了解是从其小说开始,自从在学校图书馆借过他写的《台北人》小说集,从此对于他的作品有了浓厚的兴趣。而白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重要,特别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由白先生主持制作,于2004年开始在世界巡回演出,我很有幸在蓉城得以一见。
据人民网介绍,青春版《牡丹亭》“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根据二十一世纪的审美观,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再现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在蓉城演出时,分上中下三本,连演三天,基本保持了剧情的完整。还有人说,白先勇版的《牡丹亭》可遇不可求,因为演员原班人马年纪越来越大,青春不再,那么青春版《牡丹亭》将也不复存在,说不定哪天就不演了。所以趁着还在演出,能进剧场亲身体验,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