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吹过脸颊,秋夜的凉意、昏暗的路灯、皎洁的月光,此时无声胜有声,很感慨,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海门人,突然有感而发!
小时候,隔壁很多哥哥姐姐都没有上幼儿园,家长们都觉得没有必要交钱去里面玩,太小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大多80后都没有上幼儿园就直接进入到小学了!所以幼儿园生活基本是缺失的。有人问:你缺失了什么?而印象中我的幼儿园只有一个用石头做的滑滑梯,没有其他可以玩的东西,似乎去幼儿园的目的就是去学学我不知是什么的东西,每天读读背背,抄抄写写,至今回想起来,也记不清之前学了什么东西!我的幼儿园生活似乎也不是彩色的,似乎是白色,平淡无奇,毫无波澜可言吧!现在想起来觉得挺可笑的,本来幼儿园应该是天真烂漫丰富多彩的,那时候我去上幼儿园没有抗拒也没有多大的激情,如完成作业般的无趣,回家背首诗唱首歌,大人的表扬同伴羡慕的眼光也并没有让我很快乐,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六一儿童节,我可以收到一个红袋子,里面会装着小礼物,果冻、饼干、小饮料,那时候会非常期待,会让妈妈早点送我去,那一天我肯定会早早起床,嘴巴还会一直唱着:
六一、六一
大地穿上花衣
小朋友们手拉手
一起庆祝节日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
……
回想起来,我的幼儿园还算大的,一共有三层,印象中我那时候的幼儿园很多都是像家里一样的模式,似乎只需要有桌子,一点小玩具就可以办幼儿园!当然,这种方式不可能走远!可如今呢? 十多年以后,海门幼儿园飞速发展,各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办园风格和办园特色,我也由衷的为现在的孩子们感到幸运,可是什么时候让我改变这种想法的呢!
是在我读完大专以后发生的改变,我大专的专业是学前教育,所以开始了对3-6岁学龄前阶段的各种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我是个被耽误的孩子,开玩笑哈哈!可是事实也是这样的,那时候的心里缺失到现在还会带来影响!
有人想问了,这幼儿园对你成人后有什么影响呢?
我想这段时间已经告诉我答案了,三年工作和生活都是“被’忙忙碌碌过的,现在上班的模式需要你自己跟自己相处,我深深的感到情绪不稳定,觉得留有时间空挡就是浪费时间,但是很多时间都是被自己所浪费的,没有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还处在你让我干嘛我就干嘛这种状态,不会主观判断,容易受人影响,我想那时候已经埋下了不好的种子,确实,这是确实自主性表现没有得到发展的放大化了。从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到需掌握的各项技能,从学习幼儿园办园要求再到办园特色,每一项工作都实实在在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三年多的幼教经验,让我对幼儿更多新的思考,他们天性就是玩,所以课程的设置研究都要从游戏,玩中学入手,孩子乐于参与,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的上课模式才是实实在在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学校不应该让孩子一天只待在四面都是墙的教室,而一待就是一整天,更不应该为了迎合家长教一些不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东西,例如四书五经百家姓等等,或许家长你会说:说啥呢,我孩子都能背的滚瓜烂熟了,并以此为骄傲,可未曾想过,孩子能接受吗?
亲爱的家长,孩子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机械的在背啊,那你可能会问我啦,孩子幼儿园阶段不应该为以后上小学轻松一些,学习拼音算数打好基础啊!答案是:并不是这样的,孩子太早接触这些东西,上小学一年级后他就会认为我都会了,那我肯定不听老师的啊,恰恰一年级是听课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如果这种不听课的习惯一旦养成,二年级基本就都跟不上了,这个就是典型的“二年级效应”,身边有很多例子,一年级成绩特别好,到现在成绩都很难提上去,但可能又有家长会问难道我交那么多钱就是让孩子玩的吗?那就又大错特错了,幼儿园也是一个微型的小社会,孩子必须学的是如何跟别人相处,怎样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尊重长辈,爱护花草树木等等,都需要在3至6岁这个学前阶段养成!
说到这里,总结一下:培育孩子路上,在合适的年龄上做合适的事!让孩子发展需掌握的目标,相信孩子会在我们的正确呵护下赢在起跑线上!
大家可以在下方评论你遇到的育儿问题,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