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别人获得喜悦,我溃不成军。
-------约翰.威尔伍德
不快乐的人是谁,找碴儿的那个。
-------无名氏
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你所有的不快乐,都是因为对他人有要求,而他人又无法满足你,没有100%的踩到你的心意上,你一次次的失望后,最终爆发。
门肯(H.L.Mencken)以挖苦的黑色幽默夸张地写道:“生命有两种选择,保持单身,过得惨兮兮;或者结婚,希望自己死掉算了。”
这句话看起来不禁让人哑然失笑。现在的单身不至于过得惨兮兮的,经过这几年女性独立与自强的口号,单身女性活得越来越精彩,但这还是没有阻止她们执着的在寻找着另一半。
在婚内的,有幸福得天天秀恩爱、撒狗粮的;有不幸的,天天狗血闹剧上演家暴、出轨离婚的;还有更多的是处于婚姻的枷锁中,进退不得,就算是鸡肋般的关系,至少表面上是完整的。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另一半?走进婚姻就一定会幸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单身不见得就不幸福,结婚也不见得就一定会幸福。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恋爱、结婚呢?因为我们大部份人还是渴望温情和情感上的契合,对他人还有依赖。
01
当你在寻找一个爱人,其实就是寻找自己内心热情的投射。意思就是说:你寻找的那个人身上,一定有满足你心目中构勒过的某种形象或幻想。比如说:长相、身高、声音、性格、经济能力……刚好符合了你的标准。当你使尽浑身懈数,把他(她)追到手后,你们就开始一段情感之旅了。
一开始,爱情都是很美好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对方的优点是优点,缺点也是优点。当激情逐渐褪去,完美的光环消失,对方变回一个普通人的时候,缺点在你眼里也就变得无法忍受。随着交往的时间越长,进入婚姻后,对方好像也变得不再那么好沟通,交谈中处处埋有地雷,一言不合,你们就开始吵架、冷战。
或许我们都有过类似这样的对话:
女:今晚你洗碗吧!
男:恩。
女:怎么了?让你洗个碗也不情愿?!我每天在家扫地、洗衣、带孩子……你洗个碗怎么了?
男:我说不洗了吗?你噼啦叭啦啰嗦一堆,谁没做事吗?我上班不累吗?
女:你上班有我带孩子累吗?你瞧瞧你这个样子……
一场争吵就此开始了。婚姻中的两个人都希望被对方关心、体贴和尊重围绕。而一旦哪一方没有感受到这些,内心里曾经的缺失或是被伤害过的部份,就会出来保护自己,用抱怨来掩饰自己的脆弱。而面对指责我们又是本能的反击或撤退。
这也就是为什么曾经浓情蜜意的两人,因为一件芝麻绿豆大的小事,转眼就可以反目得像仇人。
02
或许你们在一起够久,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满,“他不够体贴、不善于回应、根本不懂我、与我的步调根本不一致、我们的三观怎么相差那么大……”这时你发自内心感叹:“当初是不是我瞎了狗眼,脑袋被门夹了,才会跟他在一起”。事实是,他还是他,你也还是你,大家都没有变,只不过是隐藏在心中的旧伤在防御反抗、真实的自己慢慢释放出来而已。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完美情人”------也就是我们内心,在一个有限的人身上希望对方满足我们内心“无限的热情”。
遗憾的是,这个世上没有完美之人,我们自己也不是。
我们之所以对他(她)有那么多要求,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有着“完美之爱”。不然,你从哪里来的这么多要求呢?既然对完美之爱的渴望,是从我们内心而来,我们只需跟随这渴望的金线找到它的源头。把自己先变成被爱之人,用这份热情和向往先来爱自己。
03
那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爱自己呢?
普达吉难帕归纳自爱的核心原则是:肯定一切、不排除一切、尤其不排除你内在的一切。就是说: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不管好的、坏的、先接受这样的自己。
自爱的最大阻碍,是习惯拿自己和他人比较,或者想要跟他人一样,只要心里有比较的念头----审视自己究竟是跟他人一样,还是比他们更好或更坏,就是在贬抑自己。
举个例子:有个朋友非常会打扮,365天每天出房门前都化着精致无瑕的妆,衣服穿得性感亮眼。相比之下,我几乎360天都是素面朝天,衣服永远是冷淡的黑白灰。我希望哪天可以装扮得像她那样性感亮眼,但我得对自己诚实,她的衣服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做我自己,意味着欣赏自己踏上这独特旅程。毕竟,这个世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
当你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并且真实的做着自己,你才能体会到让他人也做他们自己有多么重要。最能表示你爱意的事,是让他人做跟你不一样的人,让他们从你的要求和期望中解放出来。
当你懂得理解他人、明白这个世上没有完美之人、控制住心中“无限的热情”、懂得爱自己、懂得给他人自由、不对任何人抱有期待,即便自己还没有另一半,你也会过得很不错的。如果,你已经开始了一段感情或是走进了婚姻,明白这个道理,一段感情才会更加持久。虽然这之间的爱情,离你们心目中的理想还有差距,但是只要还过得去,只要他还对你还有关心、爱护和温暖,就值得你和他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