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小学名师、薪火微团队系列活动(二)
王欣悦读书心得分享第(6)天。
分享:
上周六有幸在郑州西斯达森林城市学校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这一天的学习,收获颇多。
首先谈一谈我听完刘恋老师“被误读的节俭与善良——《两茎灯草》”的收获。这节课的任务群定位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刘老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核心目标和条件目标,整堂课的设计全程围绕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完整读”和“读原著”两个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严监生的形象。
其次是王崧舟老师的《走进晚年鲁迅》。王崧舟老师的课很值得新老师学习!开始上课之前,王老师先检查学生的学习工具是否完备,真正做到了时刻关注学生。正式上课时,王老师始终坚持课程围绕核心素养来实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这两篇略读课文被王老师设计成围绕“致敬鲁迅”这一个单元主题展开的学习任务群,这样的“大单元教学”是我接下来课堂转变的重点。
接下来是魏星老师的“中华智慧故事”和朱煜老师的《梅兰芳蓄须》。因为我之前讲了“中华智慧故事”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所以听完魏星老师的课后我更多的是在反思我的课堂。同样是解释“道”的意思,我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道”这个字在文本中的含义,而魏星老师则让学生在思考本文中的“道”和“远上寒山石径斜”这一句诗中“径”的区别中来讲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联系之前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学新知”的过程中也能够“温旧知”。朱煜老师的《梅兰芳蓄须》则让我知道了统编教材中略读课文的讲解方法,其中通过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途径之一。
最后是王文丽老师讲的“介绍自己”。王老师从“初次见面”“车站接人”“成为朋友”“参加展示”这四个方面讲解了介绍自己时的侧重点,真正地通过口语交际专项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小学语文教育这条路上,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我会脚踏实地,不断学习,努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