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偶然在图书馆里翻到了北岛的《城门开》,对于北岛大部分人应该都是有所耳闻的,写诗的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亦或者“玻璃晴朗,橘子辉煌”什么的,多多少少都有些听过,我当时对于北岛的了解程度和正常人都差不多,只闻其名,要问我作品,我也只能这么哼哼唧唧的念这么几句,要在问我其他的,我就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咯。
大家都知道北岛是个诗人,可是《城门开》是本散文集,我明明是慕他写诗的名头而来,读他的第一本书却是一本散文集,就像是夏天看梅花,冬天吃西瓜,多少有点南辕北辙,文不对题的意味了,但你别说,北岛的散文写的还蛮有意思的。
《城门开》主要回忆的是北岛童年时期的故事,我之前还以为北岛是哪个穷苦窑洞里的大地诗人嘞,仔细一看,人家住的是北京洋楼,读的是北京四中,爸爸是民主党派高官,同学是刘少奇的儿子,妥妥的上流子弟,饥荒时期还养得起兔子,文革时期还躺在沙发上听蓝色多瑙河唱片,竟还是德国原装进口的高级货,多少有点打破我的幻想了,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无道理,诗歌这种东西,想要写得好,写的有格局,写得不像打油诗,肯定是要有很高的受教育水平的,北岛写过那么多出色的诗,出身好受教育程度高也是理所应当的。
看完《城门开》,我是有点意犹未尽的,北岛写散文有点东西的,文笔很平淡,但又很流畅,最主要是那个年代我很感兴趣,特别是以一个出身好的视角看那个年代,这种情况我是第一次读到,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很高的,当然不只是从文笔的角度,内容是相当有意思的。
另找了个下午,我又跑到图书馆,心想着上次读了散文,这次整篇诗集瞅瞅,在书架上粗略一看,诶,《午夜之门》,一看就是本诗集,名字取得就很贼抽象,肯定是诗集没错了,开开心心就跑回寝室,回寝打开一看,妈的,还是散文集,开头第一篇就是写美国生活的,给我直接整不适应了,昨天看的还是文革里的小红卫兵,今天就给我换成了加州的农村老鼠了,这跳脱实在是太大了,看得我头晕目眩,叫苦连连。
《午夜之门》是写北岛流亡生活的,不过这流亡生活着实是过得太滋润了,在挪威喝芬兰红酒,在里斯本唱国际歌,在加州住独栋别墅,还是带游泳池的那种,这叫哪门子流亡,说是旅游都苦了您嘞,再看他身边的那些外国诗人,一个比一个风流潇洒,什么马丁国王,什么家产上亿的,还有什么找好几个老婆的,这和我印象中诗人的穷困潦倒相差也太大了,我想着是像那种李贺诗鬼什么的,天天骑条瘦马浪迹天涯,吃了上顿没下顿,好一点也是杜甫这种嘛,住个漏雨的破茅屋也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结果一看《午夜之门》,个个过的比李白还好咧,吃着清酒珍馐,用着金樽玉盘,小资生活的天花板都给他们摸了个遍,不过仔细想想也是,要是一天到晚为吃穿奔波发愁,哪来的精力思考诗歌嘞,古希腊出了不少璀璨的作品,那个时候就是搞奴隶制,奴隶们在地上挖土种菜,阔老爷们在水上划船写文章,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搞数学,搞科学,搞哲学,搞文学,肯定是成果涌流嘛,而且回看一下中国近代文章诗歌写得好的,什么徐志摩,戴望舒,胡适,偏晚一点的什么顾城,马天明,要么出身优越,要么留过学,确实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搞文化还得要生活过得好作为前提。
当然咯,抛开这些不谈,北岛这个人还是蛮有人格魅力的,散文写的确实不错,也蛮有社会责任心的,《午夜之门》同名散文就是写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还是看得出来北岛有十足的人文情怀的,这两本书看下来还是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北岛是一个不错的人,朋友多,爱妻子,整个人也是很随和很平静很规范的人的,在上个世纪的诗人里,他的结局算最好了,海子卧轨,顾城杀妻,胡适在台北就纯纯的一臭苍蝇,人见人嫌,就北岛还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这也很好解释,毕竟北岛性格最像正常人嘛。
我就看了两本,对北岛评价肯定比较片面,所以我这篇论北岛也只是一部分,下次把他诗集弄来读读再写下一部分,过几天准备读《时间的玫瑰》,不知道这是诗集还是散文集,算了,懒得想了,听天由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