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福建、湖北等地考察时反复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建好长汀、宁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阐释”“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作为组织部门,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要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弘扬,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精神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着眼提升改造,推陈致新激活红色资源生命力。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承载着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作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遗产,需要政府强化主导作用,系统完善保护长效机制,确保红色资源得到充分的修缮和提升,在新环境下以新形式呈现。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的关系,与文物保护、城乡规划等部门协同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红色资源保护规划,纳入片区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最大限度保持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通过探索融入数字化采集、三维建模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精细数字化模型,构建线上线下展示平台,搭配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提升红色历史资源的展示效果,让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创新教育宣讲,由浅入深增强红色资源感召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有利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围绕“谁来讲”,做好红色文化传承“后继有人”工作,通过在村民、革命后代和党员干部中,择优遴选后备力量充实红色宣讲员队伍,依托成果展演和宣讲活动营造红色氛围,以“讲”育人推动宣讲与培养相互促进。围绕“讲什么”,在保护红色资源的同时向下深挖革命历史及红色内涵,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和历史细节,向上积极寻求合作研究的新平台,探索建立跨地区、跨领域研究的新机制,有效整合优化各级研究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系统研究红色资源的强大合力,构建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红色教育体系。围绕“怎么讲”,创新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的现场教学精品党课,通过情景剧、微电影、歌舞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打造脍炙人口的教育宣讲品牌,把灌输式宣讲转变为“沉浸式、互动式”宣讲。
深化文旅融合,由点及面扩大红色资源影响力。近年来,党中央“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结合红色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可以通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体验感,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让游客身临其境、乐在其中、受教其中,进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聚焦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示范区,串珠成链设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研学体验线路,与周边景点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互促互进,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区域联动作用。将红色资源与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把红色旅游融入全域旅游框架,并实施景区红色氛围提升工程,增加红色主题设施,进行红色文化植入与红色氛围塑造,扩大红色资源影响力。探索红色文化与年轻思潮的有效融合新路径,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以创意新颖、寓意深刻、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创产品为载体,通过“行走的红色文化符号”将红色内涵发散至全国各地,拉近群众与红色资源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