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个师的目标和中心任务,就是在这7个地区分别建立一块抗日根据地。其中第七师活动的中心地带,就在巢(县)无(为)地区,师部已于5月1日正式建立,部队正在聚拢。师长张鼎丞尚在延安学习,目前只有政委曾希圣在主持大局。
曾希圣是在皖南事变前,受军部派遣至江北,准备赴津浦路东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工作,因交通问题滞留在无为。皖南事变发生后,临危受命,负责在江北收容和整理皖南突围部队。新四军重建后,就地整编第七师,并担任第七师政委。
曾希圣过江时,江南有马长炎的部队护送,江北有孙仲徳率部迎接。他身边带了几个随从和一部电台,因为有这部电台,虽然离江苏盐城的新四军军部最远,但与中央及军部的联络,一直畅通。
七师成立后,首当其冲的是开辟新区,尤其是巢无中心区,必须迅速发展和巩固下来。而要开辟新区,关键的关键,是要尽快培养一大批干部,这个任务就由巢湖地委承担下来。薛世光去地委党训班学习,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新动向。
去党训班之前,找薛世光谈话的是无为县委副书记胡昌耕。薛世光心里有点纳闷,从江南过江到无为后,他的工作是由县委书记胡德荣直接安排的,现在工作变动,连着找他谈话的两位领导,一个是区委书记项翼东,一个是县委副书记胡昌耕,胡德荣书记去哪儿了呢?
他把这个疑问告诉胡昌耕,胡昌耕说,自从曾希圣过江后,县委的中心工作基本是围着他转,胡德荣书记这段时间一直和曾政委在一起。薛世光恍然大悟,想想也对,曾希圣到这边人生地不熟,许多地方上的工作都要依靠无为县委去做,不找你这个县委书记找谁呢。
胡昌耕副书记在谈话中告诉他,党训班学习结束后,可能要分配他回家乡巢县工作,而巢县是沦陷区,一般到沦陷区工作的干部,为了安全,都要改名字。薛世光想了一下,决定改名“杨杰”,因为三官殿吴秀举的舅舅姓杨,他要做杨门豪杰,报答这位老者的救命之恩。胡昌耕便以“杨杰”之名,亲笔写了去地委党训班报到的介绍信。
薛世光后来成为军旅作家,一直以“杨杰”作为笔名。
巢湖地委党训班的学习时间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杨杰入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政治理论学习。上次在皖南三支队教导队学习,侧重于军事知识。这次地委党训班学习的内容,涉及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党内路线斗争、皖南事变中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时事政策等,是一次党的理论和党史知识的系统教育。党训班由地委宣传部长方齐德主持,地委书记周新武、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主任何伟等人,都在党训班讲课。
薛世光的学习兴趣很浓,党训班结业时,他的学习成绩被评为全班第一名,方齐德部长亲自宣布并作了口头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