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三
于是,端王又指挥身边的教众和兵士,开始在教堂边上挖起了地道。等到地道挖好之后,他们在棺材里面装上火药,然后将棺材装入地道,引火点燃。这个办法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的确还是有些作用的,等到火药被引爆后,棺材剧烈爆炸,什袭库法国教堂的一个屋子被炸毁了,而且,还有数十名隐身教堂的教民被当场炸死。
虽然有一个屋子被炸毁,有数十名教民被炸亡,但是,教堂的主体结构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教堂内的防守依然坚固。端王所领的一众拳民、兵士还是没有拿下这座教堂。
接下来,端王他们又命令手下人等一齐动手,在教堂的四周向下挖掘,希望挖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堂最后自己会塌陷下去。
前文已述,笔记作者陈恒庆的寓所就在教堂边上。
端王他们所制定的挖掘教堂四周土地的计划一旦实施,肯定会挖掉陈恒庆的居家。得到相关消息后,陈恒庆无奈,只好携带家眷,迁住到了京师的北城。
这个时候,正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是关帝的生辰。
此计不成,再想他途。义和拳众攻打教堂不成,正好赶上关帝爷的生辰,所以,他们只好前去求助于关帝爷,希望能够得到官邸爷的神助。
接下来,义和拳众又拿着备好的纸马、纸衣等,到关帝庙去焚烧叩头祈祷。
义和拳众脑子也灵活,真佩服他们的编造的能力。出了关帝庙之后,义和拳又有了新的说法,他们的宣传工作,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义和拳众扬言:
“我们去关帝庙烧香祈祷,看到关帝爷坐下的骏马,浑身流汗,那汗水,一直都淌到了骏马的脚下。你道是为什么?是因为这骏马驮着关帝爷到天津大战洋人去了。你可知道?天津的洋人,现在已经被关帝爷收拾地差不多,没剩几个了。”
可是,不幸的事实是:没有过几天,天津就失守了。
端王得到警讯之后,马上召集李秉衡入京护卫。李秉衡进京之后,端王等人问他,对于此次与洋人的战端,接下来,是战还是和呢?
此时,李秉衡对形势的判断,仍然是主张与洋人大战。
于是,主战派的人率领义和拳、及部分朝廷的士兵,组成了通常所谓的“乌合之众”,飞驰奔跑前去通州。
这时,洋兵已经到燕郊镇了。
李秉衡大营的人,遇到洋人的军队,根本就没有交手,竟然不战而溃。
真是奇哉!主战派的统兵人士对自己的率领的队伍不了解、对自己的实力不了解,对敌方的战力不了解。竟然信心满满地去战斗,不知道,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是哪里来的?
拳众、军士溃散之后,李秉衡在通州服毒自杀。
这一次,参与协助李秉衡军务的,是陈恒庆的同年进士,翰林王廷相。
在陈恒庆眼中,王廷相属于见识迂腐、为人胶质的那一类读书人,因为是同年,大家也不避讳。所以,陈恒庆还曾经取笑过王廷相。
主帅服毒自杀,参赞军务的王廷相也服毒自杀了。
七月二十一日晚上,京城内炮声隆隆。
此日清晨,洋人的军队攻破了齐化门,侵入京城。
清朝的八旗兵与洋人展开了巷战,双方战斗非常激烈,所有的士兵基本上都能够奋不顾身,死伤惨重,遍地都是尸体。
一边是齐化门洋人兵士攻入京师后的巷战;另一边呢,洋人还在用大炮轰击东华门。
清廷的最高统治者皇太后、皇帝两宫,见形势不妙,坐了内监车,仓皇出宫,从西直门狼狈逃窜。
这个时候,战争已经引起城内大乱了。逃难的人把各处道路、街巷都拥挤地跟打了墙似的,行走十分不便。
两宫车架在路途受阻,载澜随扈,为了皇家的命脉,载澜开枪击毙几十个人之后,拥挤的道路才让出一条口子,两宫才能够得以逃出,直接跑去颐和园。
进入颐和园之后,皇太后慈禧在内监房少坐了一会儿,她对身边的人说:
“本宫很饿!”
内监说:
“拿点鸡蛋煮一下,给老佛爷充饥!”
鸡蛋还没煮,忽然听到炮声震天,似乎就在附近。
太后慈禧马上说:
“不吃了!”
急急忙忙乘舆,一下子就走了九十里地。
晚间,出逃的两宫众人到了贯市村,没地方歇脚,就在回族的礼拜寺里暂且安身。
安顿下来之后,宫中的人召来当地的回族老人,问他到:
“您这边有现银没有?事出仓促,我们没有带钱出来。”
老人回答道:
“我给人家押解镖物,挣了八百两银子,就在身边。”
然后,宫中的人就命令老人献上银子。
这一晚,乡里的人,还为出逃的宫廷众人煮了麦饭,用筒装好,抬到了礼拜寺,口中高呼道:
“请娘娘们喝粥!”
回族老人久行江湖,赶紧摇手,示意众人打住:
“这是什么样的地方,又是怎样的情势,怎么还和乡下粗野之人一般,如此大呼小叫的?”
两宫及随行的宫人、官员等,饱饱吃了一顿麦粥。
这情景,和当年大唐皇帝、玄宗李隆基被安禄山威逼,出逃的情景,大约没有什么两样吧!
南唐后主李煜有词云: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其中的丧家亡国之痛,大约也可与此比拟吧!
大清王朝的两宫,在洋人的枪炮之下,京师被侵略,苑囿被涂炭。两宫逃出京城,逃到太原,落脚到西安。其间详细的情形,《清代野史》记载地比较详细。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附本文相关资料:
【启秀】(公园1839年~公园1901年)库雅喇氏,字松岩,号颖芝,满洲正白旗人,晚清顽固派大臣的重要人物。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历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礼部侍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授礼部尚书,命充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与徐承煜被日军拘禁。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被斩于菜市口,葬于今北京市朝阳区北湖渠村。
【爱新觉罗·载漪】(公元1856年8月26日~公元1922年11月24日),清朝宗室,道光皇帝旻宁之孙,惇亲王奕誴之子,后过继给瑞敏郡王奕志(嘉庆皇帝四子瑞亲王绵忻子)为嗣,三十八岁袭封端郡王。义和团事变祸首之一。光绪皇帝的堂兄弟,嫡福晋是员外郎绍昌之女伊尔根觉罗氏,生长子溥僎;继福晋为和硕阿拉善亲王贡桑朱尔默特之女博尔济吉特氏,生次子溥俊。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慈禧册立载漪十五岁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计划废黜光绪帝,但溥儁不获外国公使承认,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义和团事变后,载漪在八国联军的祸首名单上。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1917年,借张勋复辟之机,载漪才重获自由,1922年去世。
【爱新觉罗·载勋】生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封辅国公,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袭庄亲王。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载勋力主借义和团力量排外,以达废黜光绪帝的目的。同年,慈禧下令对各国宣战,命令载勋与刚毅为统率京津义和团王大臣,并在王府设立拳坛,载勋自己也是身着短衣,头裹红巾,一副义和团打扮。不久又被任命为京师步军统领,悬赏捕杀洋人。各地义和团到北京后,先去庄王府挂号领取战斗任务。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任行在查营大臣。《辛丑条约》谈判时,载勋被指为“祸首”之一。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被革职,夺爵号。同年2月21日奉赐在山西蒲州(今永济)自缢而死。
【他塔拉·刚毅】(公元1837年~公元1900年),字子良,满州镶蓝旗人,世居札库木,笔帖式出身,累官至刑部郎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因平反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受奖励,升江西按察使,后为广东、云南布政使,擢山西巡抚。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刚毅主战,任军机大臣兼礼部侍郎。反对戊戌变法,升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率领义和团同八国联军开战,死于山西侯马镇。
【李秉衡】(公元1830年~公元1900年),字鉴堂,清朝大臣,今辽宁庄河鞍子山人。初捐资县丞,迁知县。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为冀州知州。越二年,擢永平知府。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移任广西按察使,法军侵越犯边时,主持龙州西运局。翌年,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取得谅山大捷,彭玉麟奏言:“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庚子之变,起用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一度列名张之洞等人发起的东南互保协议,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后,李秉衡由江苏率兵北上,在杨村(今武清县)败绩,退至通州(今通县)服毒自杀,时年七十岁,谥忠节。
【王廷相】(公元1851年~公元1900)字梅岑,直隶承德(今属河北)人,本籍山东。少劬学,以孝称。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进士,以编修督山西学政。口外七厅洊饥,有司匿不闻,为上流民残弊状,获赈如腹地。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转御史,敢言事。时宗室、觉罗官学久废不葺,廷相谓培材宜自近始,请依八旗官学新章,求实际,议行。国用患不足,计臣议加赋,廷相力申李鸿藻议,为民请命,事遂寝。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元旦,日食,疏请勤修省,条上七事,而尤以进贤退不肖为国家治乱之源。因劾张荫桓媚外人、交近侍,并以浙江学政徐致祥秩满调安徽,外似优隆,内实屏绝。严旨下吏议,敕还原衙门行走。拳乱起,李秉衡出御联军,廷相从。及败,寻秉衡不遇,还至仓头桥,赴河死。子履丰,拯之不及,从之,遇救免。赠五品卿,予世职,赏履丰主事。
【爱新觉罗·载澜】清末宗室,惇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的第三子,奕誴在道光皇帝的九个儿子中排行老五,因此,爱新觉罗·载澜则是道光皇帝之孙,光绪皇帝堂兄,封辅国将军,晋辅国公。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