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稿初相遇

参加了拆书稿的学习,使我的生活变得忙碌紧张了起来。

自从有了娃,我的日子便在孩子的“妈妈”“妈妈”中不停转,像陀螺一样,是不是和你一样?但这几天我的生活里开始有了一点点的变化。

每天醒来先学习打卡,然后看作业,再工作,忙娃的事情,脑子闲的时候便会去想今天的作业。有时觉得无从下手,有时写了个开头,又重新来过,也有时会觉得好仓促,比如今天,但还是会有一种充实的感觉。

充实,是一种使日子积极向上的态势,就像干涸的秧苗被雨水滋润后的感觉,它会使你的日子变得丰润充盈。

在这短暂几天的学习里,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句话。

一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追求完美没有错,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反而犹豫徘徊,踟蹰不定,那么永远都不会有开始的一天,所谓的万事开头难,大概就是如此吧!想要改变就从完成第一天的记录开始吧!

二是多学多练多做,克服懒惰。随时年龄的增长,日子也开始变得定势起来,每天忙忙碌碌,却又似乎什么也没完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时间一直不停滴滴答答向前走,而你却躺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丝毫不肯动,没做过的事不愿尝试,没完成的事却想着放弃,久而久之,就变成一个懒惰的人。

懒惰是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要成长就必须克服懒惰,去做没做过的事,做完成不可能的事吧!

三是选择正确的方法,有目标地去坚持。做任何事,首先要给自己找一个目标,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瞎撞,其次寻找方法向着目标前进,选择对的方法会让你事倍功半,最后一定要坚持✊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勇往直前的坚持。

这些话不仅适合拆书稿的学习过程,而且也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不管怎样,于我都是一种成长。

再来说说拆书稿吧!

接触的第一篇拆书稿是《少有人走的路》,整个看完给人的感觉就是有一种想要去书店把这本书买回来的冲动。我想这就是拆书稿的意义吧!

这几天关于拆书稿还是似懂非懂,到今日课里提到拆书稿与书评的不同,我才恍然大悟。

一直以来我们看书写写读后感,看电影写写观后感,都是一种自己对他人作品的感想,出发点在于自己。

而拆书稿与这些都是不同的,它的出发点在于作者,从作者的角度去告诉读者,这本书写了些什么,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首先,通过一些“大白话”的文字,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寻找共鸣。提出一些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来引人入胜,从而入题。

然后对整本书提炼精华,集中为三个重点去阐述,让读者知道这本书就是对之前提出问题的解答、现象的分析,吸引读者跟着作者的思维走进这本书的中心。

最后结合看书后你内心真实的感悟,去升华呼应最初的问题,从而做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至此,读者也跟着你的思绪被这本书吸引,那么你便完成了你作为拆书稿撰稿人的使命了。

我想对于我来说,最难的也是最该要去改变的是以下三点:

一是克服懒惰。不想被自己的惰性打败,就去战胜它。

二是改变视角。把写东西的角度从自己出发慢慢转变成从作者出发。

三是多多阅读。丰盈自己的内心,干涸的土地开不出绚烂的花。

以此共勉吧!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希望在这一场遇见中,可以更多的成长,遇到更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