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熟悉三国历史人物的朋友当,关于一个人大家肯定不会陌生,那就是华歆。
无论是在《三国演义》当中,还是在各类有关三国题材的电视剧中,华歆都是作为逼迫汉献帝退位的反派角色存在的。尤其是在新三国当中,华歆当庭欺压汉献帝更是让人感慨万千,四百年大汉也终将走到尽头了。
说到华歆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一个故事了,那就是——管宁!
管宁是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祖上还是大名鼎鼎的管仲,可惜年代久远到他这一辈的时候,已经是家道中落了。以至于管宁父亲去世时,亲戚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都赠予他治丧的费用。不过年仅十六岁的管宁出人意料地没有接受这笔馈赠,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安葬了父亲。从中看出小小年纪的管宁已经表现出不同于寻常人的地方。
后来管宁就和华歆、邴原一起去外郡读书。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让人没想到的是有一次,华歆和管宁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这就是著名的管宁割席的故事。
其实说起来华歆本来就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去凑凑热闹而已。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两个人人生志向的不同。黄巾起义之后,管宁感觉到中原已经是个是非之地,因此选择了前往辽东。
当时的辽东聚集了大量的从中原来逃难的人。他们大多居住在靠近海边的南部,管宁则一反常态的跑到人烟稀少的北部住了下来。结果普通老百姓一致认为那应该是个风水宝地,大家蜂拥而至,抬高低价。由此可见,管宁在当时老百姓眼中已经是一个大知识分子了。
几年之后曹操平定了中原一带,而辽东却开始危机四伏。公孙康死后,他的弟弟公孙恭接手了辽东一带。可这公孙恭不但没有什么能力,还没有生育能力,偏偏这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却是个才智出众的猛人。管宁感觉到大事不妙,准备跑路了。这时公孙恭亲自赶来送行,并送上大量的服饰宝器。管宁又一次展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把自来到辽东起公孙家送的所有东西都保存了下来,等到走的时候一并奉还。
回到中原之后,曹丕曹叡又多次下诏请他出仕,管宁却推辞年纪大了。后来曹叡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究竟是守节自高呢,还是老病萎顿呢?”程喜上报说:“管宁有个邻居叫管贡,臣常常让他探听消息。管贡说:‘管宁常常戴黑色帽子,穿着布衣布裙,随季节不同或单或夹,出入于内室外庭,能凭借手杖走路,不须扶持。一年四季的祭祀,总是自己强力支撑,改换衣服,着粗丝棉巾,穿着过去在辽东时所有的白布单衣,亲自布置食物供品,跪拜行礼。’臣下揣测管宁前后推辞谦让的意思,只在于认为自己生长在隐居潜逸中,年纪老迈,智力衰退,所以安于休息,每次都谦逊退让。这是管宁志向行事所一定要保全的,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后来曹芳又想去请管宁出仕,没想到管宁已经去世了。
陈寿评价管宁渊雅高尚,确然不拔,在乱世之中依然能够坚持圣人之制,著作《氏姓论》一书来教化人民,管宁也是三国时代少有一位真正的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