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启了第三辑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一篇案例是《交友如何讲究门当户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交友》,这一辑又会给我带来哪些收获呢,让我非常期待。
收集资料
1、小峰,一个瘦小极灵的男孩,听他妈妈的描述是,最近不想去学校,问他原因也不说。
2、心理老师在和小峰交流时,发现小峰一个劲的看他妈妈,什么都不回答,于是就把他的妈妈安排到隔壁休息室,单独和小峰交流,通过交流才知道原来小峰想和小利做朋友,因为小利学习成绩差,他妈妈怕把小峰带坏,所以阻止了小峰交友,从而使小峰产生了矛盾,选择不去学校来回避这个问题。
心理辅导
一、心理老师和小峰做了一个游戏,来帮助他选择自己内心的想法。
两把相同的椅子,一个贴着“No”的标签,一个贴着“Yes”的标签,使他在放松状态下分别说出坐这两把椅子的理由。
最后小峰决定和小利做朋友,但心里老师认为决定太仓促,于是让他考虑清楚后过几天再告诉他答案。
二、转变小峰妈妈的观念。
通过和小峰妈妈交流,告诉她“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小峰和小利做朋友也不一定会被带坏,他们可以互帮互助,互相促进,因为你们不让他和小峰交朋友,他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采取回避的态度,不愿去学校”。
小峰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慢慢的改变了观念。
亲身经历:我在工作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虽然没有小峰妈妈这么严重,但原因是差不多的。记得我三年级上学期有个学生小琳的男孩不爱学习,上课爱说话,当时把一个乖巧的女生小艺安排在他身边当同桌,当天晚上小艺妈妈就打来电话,说不能把她们安排在一起,怕影响她女儿的学习,而且小艺也不愿意和他当同桌,无奈之下第二天又换了一个同桌小芸,小芸性格开朗,学习成绩特别好,下课经常和他在一块玩,而且他两个当同桌后,小琳慢慢的喜欢上了学习,上课话也少了。
今日感悟:所以说孩子们由于相同的爱好、相似性格而成为朋友,根本不会考虑影响成绩之类的“严重后果”,只是家长把大人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这样不仅影响了孩子的人际关系,也会伤害孩子纯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