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最后一场是肖培东老师的讲座。没有PPT,我们就坐在下面认真的聆听。可是这一节课,我听出了语文最美丽的颜色。
肖培东老师从自己对语文的理解开始谈起。最初,他也认为教语文很简单,不就是教学生怎么做题考试,取得分数吗!后来,他才读懂语文是什么,语文的本质就是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文字,提高文化素养。语文教学是有姿态的,必须尊重并深刻解读文本和文字。尊重返璞归真的语文教学,大道至简。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会自觉阅读并不断思考的学者。现在普遍的教育现状是:不读书的老师在教学生读书,不写作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教师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自觉的生活行为,这样才能保持教育的美好姿态。
关于思考,肖培东老师认为:文本语言需要反思,要有语言、语文、人文上的思考。语文的形式可以多样,语文的天空可以广阔,但土地必须是语文。这其实和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的主张如出一辙。
关于文本解读,老师给了我们八条建议:拿到一篇文本之后,第一,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即文体特征。第二,这是为什么写的文章?即动机背景。第三,这是写什么的文章?即主旨内涵。第四,这是怎样写出来的文章?第五,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的这个位置?即单元目标,编者意图。第六,最能体现文章语言特色的语段是哪几段?即目标聚焦。第七,当下为什么要教这篇文章?即教学意义。第八,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读不懂的可能有哪些?即学情判断。这八个问题看似简单,可是要真正弄懂不简单。需要语文老师具备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行。
听完老师的讲座之后,我有了一个思考:阅读真的太重要了,一个语文老师没有文化理论的支撑是撑不起课堂的。所以我要学习,不能再做那一个自己不阅读教学生阅读,自己不写作却要学生写作的老师。在语文的路上,我仍然离得很远,唯有阅读和思考才是自我成长的捷径。
唯有阅读与思考,才能正确地走进文本;唯有深入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才是语文最美丽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