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附中点课,今天下午我去送课。去七(10)班讲《诫子书》的第二课时。
说实话,诸葛亮的《诫子书》我从来没教过,更谈不上有什么思路了。昨晚思考备课到凌晨一点,还是一片混乱,怎么办呢?
今天上午,我在班里和孩子们聊:“如果你是老师,去讲《诫子书》,你会有什么想法?”九年级的孩子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毕竟太稚嫩,没有激发我的灵感。读读教参,看看网上的优秀教学设计,都没感觉。
中午吃饭时,想起我的“极简”教学主张,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解题,了解什么是“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书信)。
二、检测朗读、翻译全文,了解学情。
三、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诫子书》?(希望儿子成为君子)
四、作者从哪这方面劝诫儿子成为君子?(修身,立志,学习,惜时)
五、如果借用其中的一句话来劝勉同学,你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六、背诵全文。
中午没有午休,理好《诫子书》的思路,又开始做班级管理经验分享的课件。左手语文教学,右手班级管理,先做好老师,再做好班主任。我想,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学科老师。
下午,如约去附中上课,课堂轻松而顺利,和学生的交流互动真实而有用,切实关注到课堂上的绝大多数人,课上得很开心。
分享班主任管理经验时,看到台下坐着那么多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内心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感动——这也是一种传承吧!我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甩些干货,也算是不辜负这次遇见了。
最近很充实,一直在进步。回望来时路,所遇皆贵人!感恩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