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述要》上

半年前看过钱穆先生写的《阳明学述要》,框架条理清晰,甚是精彩,醍醐灌顶,想想趁着现在写书评整理一下。由于时间仓促仅完成一半,敬请谅解。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宋学里留下的几个问题

宋明六百年理学,大体始于宋,束于明。宋朝学者热烈讨论的问题不外两部分:本体论,修养论。意见分歧,众口不一。

对于本体论的见解是“万物一体”,对于修养论的见解是“变化气质”,许多问题的源头来源于此。

天地万物一体之理,是应该格物于外,还是立心于心?这是宋儒悬而未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问题,就会有分歧,有分歧就会产生不同看法,不同的看法就会产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不管是任何一种学说,还是人们日常口中的看法,如果它本身包含了两种以上的观点,必然引申扩展以至于分裂,儒释道莫能无一例外。

二、明学的一般趋向和王学以前及同时几个有关系的学者

明朝学说的倾向“重行轻知”,较宋朝尤甚。只拘泥于一身的言动举止,进而及于内心的情感,止于此。只讲一身一心,民物之繁,宇宙之大,自不理会。

吴康斋重“变化气质”。

陈白沙是吴康斋的学生,对老师笃实一路不满意,自己十年间不出门户,终于悟道。讲究从心体“端倪”上收拾干净,“此心存久则明”感而逐应。

接下来,到了陈白沙的学生湛甘泉这里,讲究“随处体认天理”

和湛甘泉同时还有一位罗整庵,他遵循程朱,反对陆象山,杨慈湖,对陈白沙也屡有批评。罗整庵讲工夫,讲存养,讲省察,两边徘徊,学说飘忽不定。

这些学者大家是当时学术界的风向标。不断披荆斩棘,不过还是没有突破北宋以来的老路子。

三、阳明成学前的一番经历

这个时候,学术界的晚辈王阳明崭露头角。不过在成名前,他也是有一段自己的反思和经历。

幼年读书,尝问教书先生:“天下何为第一等事?”已经初漏自己的志向,日后也确实证明了自己绝非等闲之辈。

二十一岁,发奋格物,“阳明格竹”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二十六岁,熟读兵书,为日后带兵打仗做准备,其实他当初学习兵法,根本不知道日后能排上大用场。

二十八岁左右,在政坛郁郁不得志。

三十一岁,告病归越,实习导引术。

三十四岁,和湛甘泉倡明圣道。

三十五岁,到达龙场,发明“格物致知”新学说,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心即理)。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四、王学的三变

三十八岁,始论“行知合一”

三十九岁,补小学,收放心,静坐体悟

四十三岁,省察克制

四十六岁,平宸濠之乱

五十岁,始揭致良知之教

其实我认为钱穆先生可以把三和四合并起来说更好,话说王学三变,也是说着时间的演进自然形成的。钱穆先生说的三变是在阳明心学还不成熟的时候,还需要借力,隔山打牛。中期,思想日见明朗,拨开云雾见青天,开启致良知之教,后期由狂放指引入中道。而后期王学末流,只学到了狂放不羁的皮毛而已。

五、王学大纲

(1)良知,良知到底是什么?

《传习录》上说:

知善知恶是良知。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

(2)行知合一,行知合一到底是什么?《传习录》上有长篇大论的叙述,并不是那么通俗易懂,钱穆先生在书中也是引用《传习录》原文,没有给出一个回答。

我认为行知合一就是是行动和思想的高度统一,思想和行动始终保持同步。

致良知,致良知是什么呢?

钱穆先生说,致良知即是“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胸中”的方法。

诚意,诚意是什么呢?

阳明先生说诚意自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

慎独,慎独是什么呢?

慎独是在独行中谨慎不苟。

立志,立志是什么呢?

阳明先生说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世上磨砺,世上磨砺是什么呢?

据可见的阳明所谓的世上磨砺,也就是磨炼自己一心的喜怒哀乐。换一句话说,便是磨炼自己良知的感应。便是磨炼此行知合一之本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可谓诚惶诚恐,深感要对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评判,力道仍非常浅薄。能写这篇文章,缘于读梁漱溟先生的书...
    云之汉阅读 10,689评论 0 15
  • 荐语 关于王阳明先生,我们在《王阳明》大传里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知道他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曾...
    威然的自由之路阅读 4,522评论 0 6
  • 阅读时间:2016年6月28日,19:40-21:30;1小时50分钟; 阅读书本:《阳明学述要》,作者:钱穆;九...
    时空山庄阅读 2,744评论 0 0
  • 命名公式 1.通用切图命名格式:控件_类别_功能_状态@倍率.png 栗子:tab_icon_home_def@2...
    J_WongH阅读 12,326评论 0 24
  • 喜欢你,怎么能告诉你 有时候真的不能不相信缘分,科二的考试让我遇见了另一种缘! 到今天为止我们认识16天整,这是我...
    亦然1990阅读 2,5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