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6年6月28日,19:40-21:30;1小时50分钟;
阅读书本:《阳明学述要》,作者:钱穆;九州出版社;P46-P141;
阅读目标:了解王阳明的思想
阅读方法:精读
整书阅读感想:
今天着重阅读了王学的三变与王学大纲;在王阳明晚年的思想中,钱穆先生特别提到了《拔本塞源论》,因是文言文看着比较累,故找出叶圣陶校点的《传习录》中这一段的翻译,对比着看完了。
本书的阅读令我对王阳明的主要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通过对《拔本塞源论》的学习辅助了我了解他思想的真谛—一切出于“致良知”。
一、王学三变
1、第一变,主张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
2、第二变,始专提“致良知”。在这阶段,他已经历了龙场驿的贬谪与宸濠、忠、泰之变,他的这个良知之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的;
3、第三变,从狷至狂,从狂到中道。大抵是明白道理后的反复实践。
二、王学大纲
1、良知:即是天理,是分善别恶、明辨是非的标准,是人心的好恶;
2、知行合一:当知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于胸中,便是没有私欲隔断,自见“知行合一”的心体了;
3、致良知:即是“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胸中”的方法;
4、诚意:诚意之极,知行自见合一,便是真能好恶的良知;
5、谨独:己所独知,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
6、立志:念念要存天理,真切为善,端正态度;
7、事上磨炼:磨炼自己一心的喜怒哀乐,便是磨炼自己良知的感应,便是磨炼此知行合一之本体。(我理解为:此刻便是修行时)
三、王阳明晚年思想
这里钱穆先生独推崇《拔本塞源论》,节选自《答顾东桥书》。从人类的心性上出发,从教育上下手,依此逐步推进。但这篇中实际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说的是圣人教化的具体内容以及作用。舜让契教化天下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个方面。那时候,人人没有不同的观点,家家没有不同的习惯,老师只教这些,学生只学这些。即便是普通人,也都学习这些内容,把成就自己的品德当作第一要务。圣人的学问,主要在于恢复人心本体所共有的天理,而对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并不加以论述。在学校里,主要培养人的品德,人的才能各有不同,老师会因材施教,使他们的才干在学校里进一步提高,根据各人的德性让他们担任适合的职务。那时候,每个人都只做好自己,术业有专攻,才能虽有高下,却没有攀比、没有羡慕,整个天下的事就像一个家庭的事务。
理解王阳明晚年的“拔本塞源论”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他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我在参加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年阅读年挑战计划,本年度我要阅读书籍70-100本,请大家监督。每周没有完成的,发微信红包150元,一年没有达标70本的,再发微信红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