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畏的勇气翻越体制内“浪浪山”

“我想离开浪浪山”,一句朴素的心声,不仅是普通人对困境的感慨,也印照出部分体制内干部的成长困惑。体制内的“浪浪山”,可能是安于现状的“舒适山”、畏难避责的“退缩山”、脱离群众的“隔阂山”。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间力量,干部当以初心、决心、民心为“登山杖”,主动破局、勇毅前行,以无畏的勇气翻越体制内一座座“浪浪山”。

以“初心如磐”的坚守,翻越“安于现状”的舒适山。长期在体制内工作,部分干部容易陷入“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思维方式,把“不出错”当目标,把“熬资历”当路径,在舒适圈里逐渐丧失进取心。这看似安稳的“舒适山”,实则是阻碍成长的“绊脚石”。正如“时代楷模”黄诗燕,这根基层17年,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初心,带领炎陵县群众脱贫摘帽,从未因岗位稳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干部当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担当作为”当做“追求”,主动跳出“温水煮青蛙”的舒适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

以“逢山开路”的决心,翻越“畏难避责”的退缩山。体制内工作常面临政策落实的“硬骨头”、群众诉求的“复杂事”,部分干部遇到难题就绕道走,碰到矛盾就踢皮球,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处世哲学,在畏难情绪重逐渐丧失斗争精神。这看似“明哲保身”的退缩山,实则是辜负信任的“拦路虎”。从“改革先锋”廖俊波到“最美奋斗者”黄文秀,无不彰显着干部直面困难的勇气。干部当涵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把困难问题当做“炼金石”,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提升应急处突的能力。

以“枝叶关情”的民心,翻越“脱离群众”的隔阂山。体制内工作的核心是服务群众,但部分干部存在“坐在办公室里想问题、拍脑袋决策”的现象,与群众距离越来越远,对群众诉求越来越淡,这堵“脱离群众”的隔阂山,实则是影响事业发展的“离心墙”。“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顶着风沙、踏着泥泞,走遍兰考120多个村庄,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最终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干部当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打实”的服务赢得信任,在为民造福中筑牢群众根基。

体制内“浪浪山”,既是挑战,更是成长的契机。只要干部始终怀揣初心、坚定决心、扎根民心,就一定能在翻越“浪浪山”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