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现代自然科学是否有矛盾属于学术的争论,我尚无法定论,但是就象道家学说: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表达其实和化学中细胞分裂具有相同原理一样,总是有殊途同归之感,我会就我所了解的佛教观点结合现代的理念与生活与自己以及博友做一番呵问,以求“真理越辩越明”的效果,第一篇我就想写我们现代人听得比较多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句话出自于《金刚经》中的《般若波罗密心经》篇,熟悉佛教典籍的朋友都知道《金刚经》、《楞严经》和《六祖坛经》是现代佛学中的经典著作。为广大佛教信徒所熟识。而且加以刊印和推广。
究竟何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与生活中的“色”有何区别?众说纷纭,现在简单就我本人学习的经历和体会与各位分享一下,孔子云:食、色,性也。中间的“色”,有倾慕对方之意。诗经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这种基于情感和欲望而生的心态有古训去约束和规范,以限制在一定的道德准则内,所以有“君子好色,必发乎情,止于礼”一说,此为“色”在大众心目的第一映像,而且是根深蒂固的印象。
佛学中的“色”却是另外一种意思,它描述的是世界万物的一种实在的状态,大概指“眼、耳、鼻、舌、身、意”能够感受到的固体、液体、气体等的存在,也可以包罗宇宙万象。用英语的简单解释可能是“status”的描述。可以理解概念应该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的外相。
“空“是什么呢?有人误解为”无”,或者英文中的”nothing”,应该都是不适合解释“空”的意义的讲法,它代表的是一种空盈的度量,一种可以容纳其他事物的空间。人有这这种空间,物体也有这种空间,“空”的杯子可以装水,“比较大的空”的杯子可以装更多的水,在人的立场来看,一个村长可以容纳一村之人,他“空”的程度是一种修为,一个省长应该可以包容一省之人,修为和气度应该也是更加的大,所以一国的领袖,气度应该是可以包容所有的国民。首先了解了这个概念才可以明白“空”究竟是什么?
所以“空”不代表“没有”,而是代表一种“包容度”,一个是胸怀和心态,一个是物理空间,不可相提并论。我认为在企业家的群体,万科的总裁王石的“空”是比较大的,因为他已经成为了一座可以登顶世界最高山峰的人。眼界和心胸是到了一定境界的。
究竟“空即是色”何解呢?套象“虚无”的状态可以立即转为“拥有”的状态,也就是我们上学时经常提到的唯心主义观点。
自然界中,被寒冬拨去树皮,扫去枝叶的北国森林似乎一片死寂,了无生气,然而春天一来又重染绿色,又拥有了生机,“空”可以向“有”转化,就是向“色”转化。本来“无声无画”的电视,一声遥控就“有”了节目,当我们心中有世界,有理想,有造福社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梦想随时可以变成现实。所以在经济社会,李嘉诚、霍英东、马云、张瑞敏都可以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成为拥有亿万财富并且造福社会的。在于意念之间的改变,相信这就和他们的气度与包容是绝对相关的。
所以拥有改变世界的心胸也好,拥有包容他人的胸襟也好,都是体现“空”的度量。如果您能不断体会和改变甚至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恭喜你,你将拥有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