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都在害怕些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目标,而是缺少一个必须要打败的”敌人”。失去了敌人,就无从防御,更谈不上如何进攻取胜了。
有这样一条心理法则:如果一个人知道未来要发生什么,他就可以想办法去把握、去应对。但是,如果他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就无法进行心理预设,只能被焦虑淹没。
“不确定性”就是个可怕的幽灵,它在人类还住在原始草棚的时候就出现了。它主要表现为自然的喜怒无常,经常以火山、地震、打雷、下雨这类表现手法吓唬人类。为了逃避不确定性,人类想出了一些法子去敬畏它、贿赂它,从而在心理上安慰自己,确信自然的那帮神灵鬼怪好歹会看在自己孝敬了它们的面上,不加害自己。
如今,我们探索宇宙未来,寻找其中的规律。又何尝不是在增加人类对自然、宇宙的确定性掌握呢!知识是个好东西。它可以用来驯服“不确定性”。只要我们对某一样东西具有一定的认知,不管是否真正搞懂了它,至少内心不再是混沌一片。而在心理上,就已经可以对它有所把握、有所应对、有所防御了!
二、什么时候,“不确定性”会与我们不期而遇?
试想一下,假如你参加了高考,或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在还未录取时,是不是感觉自己被绑到了希望和无望的大火上烧烤?
考试结束,你会暗示自己通过此次考试而改变命运,即使没考上,你也都有自己的打算。不幸的是,并不知道结果。为了寻求心理上的确定性,你就有可能干脆预想自己考得很差,从而确定一个结果,以此来消除不确定性对你的威胁。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就产生了:你本来希望自己考得好的,但在焦虑的驱使下,干脆把它想到最坏,因为这样你可以在心里告诉自己不需要再去想,你可以解脱了。
生活随时都在向我们展示多种可能性,有接二连三的选择时刻都在等着我们。小到穿哪一件衣服,中午吃什么?大到在两个各有优劣的工作机会面前,选择哪个工作机会更有利... 虽然我们是自由的,但我们一直都不得不需要作选择。拿后者来说,在两个工作机会不是那么高下立判的情况下,选择哪一个都有风险,它们到底能带来什么,又会碰到什么麻烦,这一切都是未知的。
人就算是在被迫的情况下,都会面临选择的问题。比如被抓的犯罪嫌疑人,是选择坦白从宽,还是抗拒到底。这绝对是生死选择!
当下的社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困难的就是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总担心坚持做一样事情,有和社会脱节的危险,感觉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另外,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或能否取得标志着成功的利益,在风险和变数很多的情况下,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心理预期。我们被抛入了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只能被社会的潮流裹挟而走。
三、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不确定性”愈演愈烈!
很不幸,我们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朝不保夕。无论是穷人、中产或者是富人,都不知道明天会是怎么样?
我们常常听说的一个名词:转型。那就意味着,需要一些“不合适宜”的东西进行否定。这肯定涉及制度、秩序、思维、观念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一变,社会也就随之变了。但人们的心理适应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甚至还有很多人不愿意去改变去适应。这种“转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就给人们心理带来强烈的冲击作用。
其实,社会上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一个人的心理变化;而一大堆人心里想什么,也都会表现出来形成一种社会现象。比如鄙视穷人,大家就会觉得钱是个好东西;而大家觉得钱是个好东西,就会形成社会上的崇尚金钱现象。
科技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便捷。如今,我们只要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信息汹涌而来。足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仅如此,我们的生活的隐私也因此变得无处躲藏。前者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东西。但不会让我们产生过多深层的记忆和思考。从而也无法辨别其中利弊。反而更容易产生一些幻觉:极端情况下,要么感觉自己似乎知道了全部,要么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傻X。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而后者,无论你是否愿意,都会给你带来信息攻击。陌生电话、诈骗信息、营销信息...都会精准地“服务”到你。让本就没有什么安全感的我们雪上加霜、苦不堪言。直接让“不确定性”心理飙升。
当然,导致“不确定性”愈演愈烈的项目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内卷、AI、美丽乡村、大国竞争等等...在此也就不再继续讲述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观察提炼。
四、怎么才能减少“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影响
在不确定性的袭击面前,我们在劫难逃。前面提到了:知识是个好东西。它可以用来驯服“不确定性”。例如有了天气预报,我们就能预设未来几天的工作安排。有了北斗导航,开车就不怕迷路。有了医疗手段,就会减少对疾病的担心等等。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在内心有了一个心理预期,可以让我们极大地减少对“不确定性”恐惧。生活和工作亦是如此,在某一方面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就会对它有所把控。从洗衣做饭、周末安排,到如何选择结婚对象、如何买房购车。有了知识的支撑,心里就有了底。这些知识不能道听途说,需要经过思考内化,形成一定的逻辑才有用。只有持续学习,保持理性、灵活应用才是唯一的途径。
想要在当下社会好好生存下去,没有点心理承受能力是万万行不通的。例如,被老板骂、被客户批、被家人误解...类似诸多情景,都需要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来支撑。心理素质不好,对外界太过在意,必然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这么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社会里,社会需要各种分工才能继续下去。而分工就会带来利益不均、带来阶段暴力、社会价值排序(根据所支配的财富、权力、地位等体现出来的社会位置)等诸多问题。大多数时候,是无法单独靠技能、知识、人际关系来解决的。必须要在心理上强大,看清社会运行规律。去对抗并利用一些看似无法对抗的法则(“不确定性”,就是其中一条法则)。
本文不是讲如何才能内心强大,管理情绪等等主题。就此打住。感兴趣可以关注“探悦空间公众号”,点击了解相关专题。
五、怎么利用“不确定性”,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必然给我们带来诸多机会。如何在学习工作中、在商业环境里把“不确定性”应用起来,服务于我们更美好的生活,这是本文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抗战时期,教员所倡导游击战之所以厉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了不确定性。这种战斗方式不按常理出牌,使之成为一把砍向敌人的利器。让敌人对他要干什么无从预测,更无从应对。
战争如此,生活也同样如此,我们可能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我们可以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越凶残越好。针对这个“敌人”,考虑如何去打败它,就把“不确定性”转化为了一个具体的对象。那剩下的就是战术层面的事情了。细想一下,很多时候,我们的客户、老板,项目...不都是如此,只是没把他们当成你死我活的“敌人”去必须消灭而已。
再来看一道选择题。一位年轻貌美的农村的姑娘,同时认识了两个男人,一个是富二代,但长相一般,对她也是不冷不热;另一个是普通打工仔,长得较帅,但没钱。作为结婚对象,小姑娘应该选择谁呢?
这个选择充满了风险,因为非常有可能,富二代在和她玩一段时间之后,就把她给甩了,这样,她的“资本”会遭到一定的损耗。即使富二代和她结婚,也存在以后出现婚外情的可能,而到那时,她容貌的资本已经损耗殆尽了。选择穷小伙呢?同样充满了风险。他可能只是无聊或暂时找不到多金的女人时和她玩玩。就算结婚,也不排除能和她贫穷一生。
换而言之,无论小姑娘选择谁,未来都充满变数和风险,她无法预先确定选择谁是对的。这种选择似乎更像是一场赌博。事实上,现代社会就是一个风险社会,每一个人的选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别人的选择和选择的后果。爱情婚姻、生意买卖、人际博弈本质都是赌博。
为了对抗”不确定性”,人们都可能凭空捏造一个”事实”。咱们不宣扬违法乱纪的勾当,但可以纯粹从商业角度出发,如何让人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从而更加自信地过上幸福生活。
高档、名牌、时尚这些概念玩了多少个世纪了。同样都是一块表,电子时钟只要几十元,而劳力士就要几万、几十万。同样的食材,大酒店和小餐馆的价格可以相差几十倍。这其中,是他们的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实用价值,更多的是在心理上带来了显示地位、身份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再看看我们日常购买的某些网红产品,是不是同样的套路。网红产品,是不是感受不一样?至少在收货那一刻,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确定性”,让自己也与时俱进了起来。
单纯地贩卖精神产品,比玩名牌、时尚绝对是高出不止一个维度。如何落地,我也不知道!在这里,只是给各位老板一个启发、一种思考思路。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对“不确定性”产生恐惧。对于刚入社会的大学生,缺少的应该不是学习能力和文凭,缺少的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心理,不敢相信也不愿意去相信真实社会的残酷。对于工作中的人们,同样忧虑的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持续挣钱的能力。
无论我们已经得到还是失去什么东西,一堆钱、一个工作机会,都是“现在”的产物。“不确定性”仍无处不在。只要“现在”没有让我们感觉可以完全躺平,我们就总是需要有勇气去拥抱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
最后,要恶狠狠地说一句:我们的一生几乎都被“不确定性”所包围。很多东西之所以让人感觉是确定的,那不过是在心理上为自己穿了上一件用来防御”不确定性“的盔甲!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